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无污染蔬菜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近日,记者在昆明部分商场超市看到许多上架的有机蔬菜,尽管价格要比菜市场里的贵许多,仍然不乏消费者前来选购。
价格是普通蔬菜的2到4倍
近日,记者在柏联超市里看到,里面售卖的有机蔬菜品种不下数十个,除了一些常见的绿叶菜以外,还有西红柿、胡萝卜、玉米、辣椒等,大多用保鲜膜或盒子进行包装,上面印有商标和有机认证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标签上的二维码查询产品详情,或是刮开涂层里的有机码进一步查询。价格方面,1棵约400克重的花菜售价为12.5元,3根胡萝卜售价为4.9元,1棵约800克重的大白菜售价为12.8元。在篆新农贸市场,同样重量的花菜差不多卖3元,白菜差不多卖2.5元,3根胡萝卜卖2.5元,有机蔬菜的价格差不多是菜市场价格的2-4倍。
尽管价格较高,前来选购的消费者仍不少。家住翠湖附近的王先生表示,以前自己都是去篆新农贸市场购买蔬菜,2017年春节有机蔬菜上架商超以后,买菜的地点也换到了这里。“我从2016年10月份开始吃有机蔬菜,主要是因为菜的味道、口感都很好,价格虽然贵一些,少买点肉就是了,毕竟健康最重要。”
除了柏联超市,记者在王府井百货生活超市也看到了同样品牌的有机蔬菜正在销售,价格基本相同。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中不乏老年人,张奶奶就是其中之一,她说:“同样是小白菜,在这里买一小份的价钱,在菜市场可以买上一捆,这回我只是买点尝尝,倒不打算天天买。”另一边,怀有身孕的栗女士认为,普通菜市场上的一些蔬菜打过农药,相比起来这里的有机蔬菜虽然贵了许多,但是看起来更新鲜也更让人放心一些。
有机蔬菜专柜处销售人员介绍,超市内销售的全是高品质蔬菜,不过只有贴着有机认证标识的才算是有机蔬菜,这些蔬菜都是由专门的生产商从种植基地里直接供应,销售情况还不错,前来买菜的消费者中也不乏回头客。
本地有机蔬菜市场逐渐升温
通过包装上的商标信息,记者联系上了生产有机蔬菜的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刘鑫介绍,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有机蔬菜大部分都是销往省外或出口,昆明本地市场虽然只占到一小部分,但已呈现出升温的态势。
“通过微信商城,我们每天能接到四五个来自昆明本地的订单,百盛、王府井、同德广场线下商超的销售情况也不错。”刘鑫说,“我们平均每天有5吨的蔬菜销往香港,目前昆明地区的销量还远达不到这个水平。不过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相信本地的购买者也将越来越多。”
事实上,云南大部分有机蔬菜企业生产的有机蔬菜均以外销为主,针对昆明本地市场,不同企业所采取的运营策略也存在差异。云南良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明熙介绍,公司生产的有机蔬菜大部分都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至于昆明本地市场,公司采取了会员制的形式,客户预存一定金额成为会员后,便可在微信商城上选菜,之后会有工作人员将这些菜配送到家。
“虽然我们在昆明已经有上千名会员,但昆明供货量也只是占总产能的10%到20%左右。”明熙说,“为了保障蔬菜的正常供应,公司暂时还没有主动去拓展销售范围,不过,近期已经有不少大型商超找上门,希望供应有机蔬菜,我们也在积极筹备中,预计六七月份有机蔬菜就能出现在这些超市里。”
有机农产品前景广阔
在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赵春山看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增长,有机蔬菜的兴起,正是市场需求差异化的结果。
据了解,由政府主导的“三品一标”安全优质生态农产品公共品牌,分别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有机农产品是指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共有900多家企业的2000多个产品通过了农业部门组织的相关认证登记,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119个、绿色产品815个、有机农产品50多个、农产品地理标志76个。
赵春山介绍,企业需通过农业相关部门来申请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则不一样,目前国家认监委批准拥有有机产品认证资质的机构共有60多家,企业可任选一家机构开展认证。从有机农产品的申请到取得证书,一般周期长,费用高,需要一年以上的转换期,且证书有效期只有一年,每年必须进行再认证。
记者从企业了解到,有机农产品每年每个产品的认证费用平均为3万元-5万元,加上有机肥等生产投入较高,人工投入大,对生产产地环境等条件要求高,不能大规模组织生产等因素,导致有机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目前有机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供给少,价格相对较高,较难满足一般大众需求。”赵春山说,“不过,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增长,有机农产品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