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上门免费送的桔梗种子,都种下去了,等发芽长高后,再去除除草。”清明小长假期间,六安市霍山县太平畈乡洪峰村长生桥村民组贫困户何祥文由于病重住院,侄女何霞抽空帮忙在两亩山场种下了桔梗种子。
今年71岁的何祥文,无妻无子,身患慢性病,无法干体力活,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一直享受着低保。平常他和侄女何霞及侄女婿一起生活。由于住在山区,何祥文家的水田很少,但山场面积比较大,正是这大面积的山场,让何祥文脱贫有了可走的捷径。
山区除了靠茶叶这块收入,还适合种中药材。结对帮扶的干部和中药材企业,摸清何祥文的情况后,免费送去了八公斤桔梗种子,趁着春天播种,两年后便能收获七百多公斤桔梗,按照市场行情,挣个两万元不在话下。
位于大别山深处的太平畈乡洪峰村,像何祥文一样的十几位贫困户,陆续收到了霍山12家中药材企业送去的“爱心种子”,这些种子包括桔梗、白术等,这些中药材种植技术要求低、管理粗放、见效快。同时,中药材企业负责人与贫困户签订了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合同,让贫困户脱贫有了保障。
六安市霍山县是中药材之乡,境内拥有各类中药材238科1793种,主要优质中药材有霍山石斛、霍山灵芝、漫水河百合、桔梗、断血流、天麻、茯苓等。其中,霍山石斛、霍山灵芝、漫水河百合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石斛、霍山灵芝、断血流均入选“十大皖药”,霍山石斛作为皖药之首更是享誉全国。霍山人历来就有采摘和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由于受区位偏僻、信息闭塞等因素影响,山区村民种植中药材经常遭遇市场风险,好药材卖不上好价钱,优质中药材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恰逢国家“乡村振兴”的有利机遇,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的战略部署,如何在“西山药库”打造过程中,将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良好结合,把中药材种植与贫困户致富有效衔接,这成了当地政府积极探索的一大课题。
六安市霍山县中药产业发展局局长李名海说:“打造西山药库,助力脱贫攻坚,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只有通过‘贫困户+干部+企业’的包保模式或‘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户,才能使得贫困户最大程度规避市场风险,提升中药材种植积极性,快速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随着当地一批中药材龙头企业的加入,贫困户种植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一一得到了解决,山区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怕担风险”的包袱甩掉了。同时,许多中药材企业还力所能及地为一些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多方面发力,全方位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目前,中国中药、回音必、天下泽雨、长冲中药材等龙头企业纷纷加入到脱贫攻坚的队伍中。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中药材产业扶贫。霍山县在建设“西山药库”,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进程中,注重鼓励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让能人大户与贫困户有效对接,发挥传帮带作用,让贫困户了解适合种什么、怎么种,种植后怎么管理,同时对收获的药材进行包销,让贫困户心里有了底,发展的热情也更加高涨。
梁志仓是六安市霍山县与儿街镇东方大地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他在当地很有名气,通过流转贫困户400亩土地,带动9户发展产业,提供100多个工作岗位,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4000元,成为中药材产业扶贫的一大新亮点。
与此同时,霍山县政府整合“西山药库”建设专项资金,研究制订中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中药种植、深度加工、市场建设等。先后有霍山石斛、断血流、霍山灵芝等“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回音必大别山地道名贵中药材种苗示范基地、浙商投资覆盆子种植基地等项目在太平畈、上土市、诸佛庵、黑石渡等乡镇贫困村开工建设。通过项目引进,增加了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扩大了企业规模,奠定了产业基础,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随着“西山药库”建设号角的吹响,六安市霍山县中药材种植“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该县发展中药材种植贫困户2852户9308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31亩,总产值4950万元,户均1.74万元,兑现奖补资金427万元,户均0.15万元,产业带动扶贫成效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