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间,万物生长,正是增殖放流的好时节。浙江杭州农业局等部门在临安昌南溪迎丰段进行了黄尾密鲴鱼苗增殖放流活动,现场共计放流鱼苗10万余尾,助力修复水生态,净化水环境。为了确保鱼苗质量,在现场,渔业执法人员全程监督,打样、称重、计数。放流后,执法人员对放流水域积极巡查和监管。通过放流前中后三个环节的保障,积极提升鱼苗放流效果。
此次放流的黄尾密鲴俗称黄尾,是杭州市农科院推荐的特色本地鱼种,主要以附生硅藻、水底腐殖质和高等水生植物的碎屑为食,是净化溪流水质的主要鱼种之一,也是临安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
经过去年一年的剿劣攻坚,临安水环境质量提升明显,全域水质基本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4个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水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名列全省前茅……坐拥太湖源、钱塘江两大源头水系,既是临安巨大的财富,也是无形的压力。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年临安区以更高标准推进治水工作,实现综合性生态治理,确保清水长流、景色常美。
增殖放流,增加生物多样性,是提升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有效途径。针对临安溪流多的特点,杭州市临安区渔政监督管理站重点安排,2018年以来总计放流优质黄尾密鲴鱼苗51余万尾,范围覆盖全区主要溪流、库区。大力开展放流工作的同时,杭州市临安区渔政监督管理站严守质量关,严格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程进行放流。放流前,为确保放流鱼苗质量,区渔政要求每家苗种供应商必须提供检测及检疫合格证明。
黄尾密鲴(enocyprisdavidiBleeker)隶属鲤科、鲴亚科,是一种中小型鱼类,其成熟个体以0.3~0.5kg为常见,广泛分布于长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该鱼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钱塘江的主要渔获物,其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5%~20%,但随着新安江、富春江梯级水坝的建成和过度的捕捞,目前钱塘江黄尾密鲴的资源数量下降较快。该鱼系杂食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以附生硅藻、水底腐殖质和高等水生植物的碎屑为食,对饲料要求不高,既可进行池塘主养,也是理想的混养品种。黄尾密鲴在江河、湖泊、大型水库可自然繁殖,是进行放流、增殖的优良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