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前,“现代都市农业”第一次在日本提出时,成都还是一座“土地平旷、鸡犬相闻”农业特征鲜明的小城市。改革开放后,随着一栋栋楼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这座城市快速“进化”为“大都市”。
城市的起点一定是乡村的终点?都市文明的繁荣必然导致农耕文化的衰落?在对“城”与“乡”的关照和思考中,成都市在近十年统筹城乡改革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独具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努力在田园中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在乡村里构筑现代经营体系。
信息化平台助高效对接
信息通过成都市与新华社合建的“新农通”新媒体信息平台推送到全川100多万用户手机上,拓宽了销售渠道。
“金堂县三溪镇黑凤寺村7、8组,现有云南薄壳核桃苗(嫁接苗)10万余株待出售,株高1米5,直径3厘米左右,有意者联系周女士,联系电话:138********。”
2013年4月9日,这条信息通过成都市与新华社合建的“新农通”新媒体信息平台被推送到全川100多万新农通用户的手机上。信息发出后,电话询问火爆,最终通过新农通信息平台售出了4.5万多株,拓宽了种植户的销售渠道。
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期在“城”与“乡”供需双方、农户与农企合作双方、田间种植与技术部门服务双方之间建立畅通高效、精细明确的信息通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据了解,除了“新农通”新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外,成都市还建立了“温江花木电子商务平台”“彭州蔬菜、种苗生产物联网基地”和“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信息化服务平台。此外,成都还将推出一个“菜易通”系统。
许兴国说,成都已经为全市种5亩以上蔬菜的5000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建立了一个专门的资料库,搜集他们的种菜信息、上市时间、预期价格等,还将汇集城市超市、菜场的收购信息和实时菜价。通过这个系统,实现产销对接、生产指导、市场预警、电子商务和蔬菜期货交易五大功能。
成都市还将整合全市土壤、气象、林业、人口、劳动力、科技、经济等涉农信息资源,建立集中统一、协作共享的都市现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集农业资源分析、管理决策、科技应用、质量追溯、应急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
农民职业化、村民业主化
“职业农民”王志全笑着说:“我现在是1000多亩农田的CEO,为隆兴镇两个村300多户不种田的农民打工。”
在成都双流艺隆现代设施草莓博览园,雷良英正熟练地摘掉草莓植株上的杂叶。雷良英是双流县兴隆镇罗家店村的农民,半年前和丈夫一起到草莓博览园上班。因为种过草莓,有经验,草莓农场里又实行一带一的培训,雷良英不仅顺利通过了考核,还当上了一个生产大棚的“车间主任”。她的丈夫,则成了整个园区的技术指导员。和此前在自家土地上耕作不同的是,在草莓园,雷良英要遵守园区制度,每天工作八个半小时,固定时间上下班,每周还要参加栽培新技术的学习培训。
在成都,雷良英和她丈夫这样的人都被称为“职业农民”。“他们的身份是‘居民’,职业是‘农民’。”成都市农委主任许兴国说,“职业农民”群体是成都大都市圈农产品供给的基本保障,也是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的主体。
在此基础上,成都市进一步培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崇州市隆兴镇45岁农民王志全就是市里培养的最早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中的一员。如今受聘于隆兴镇两家由当地农民组建的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和全球各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一样,根据经营业绩拿年薪。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并不由城市工商资本主导。成都市在多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出村民土地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模式,入社村民成为业主和股东,以此占据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顶端。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成都已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7903人,计划到2017年达到1万名以上;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53%,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
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说,只有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保证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才会牢牢捧住饭碗,“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这类保供重任才能有所依托。这也是成都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基础与核心。
分工精细化、服务社会化
农业服务超市大厅里,各种农资、农业服务分门别类明码标价,农户和合作社可以按照实际需要选择相应产品和服务
走进桤泉农业服务超市的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台鲜红簇新的“雷沃谷神”收割机。一行大字印在收割机的顶棚上:一站式全程农业生产服务平台。
就像城市里的生活用品超市一样,农业服务超市大厅里,整齐列着一排排货架,各种农资、农业服务分门别类明码标价,农户和合作社可以按照实际需要选择相应产品和服务,如农机机收服务,麦类65元/亩、水稻70元/亩;育秧服务,塑盘育秧180元/亩……
超市营业员一边整理货架上的农业资料,一边介绍说,超市既提供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农技服务,也按照市场行情,提供劳动力组织安排、农药肥料、专业技术培训、机械化服务、专业育苗等八大项数十小项的农业服务,从种到收,一站搞定。“我们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帮农民找帮手,帮机器找土地。”桤泉农业服务超市的负责人介绍说,“经过系统培训,现在我们固定的各项专业操作员有600多人,流动操作员有1000多人,都是附近的农民。”
这种超市就像连锁店一样,统一标识,标准化经营,能够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超市营业员和前来咨询农技服务的农民一起算了一笔账,超市里卖的各种优质农药、化肥等,比起农户自己去零售店购买,平均每亩能省100块钱。
桤泉农业服务超市是成都市构筑都市现代农业体系的一个缩影。在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和土地收益权的基础上,成都市将都市现代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流程环节,全部向城乡工商资本开放,鼓励并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许兴国介绍说,成都市按照“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市场运作、一站服务”的发展思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组建了各类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以片区为中心建立3900多家农业服务机构,提供土地股份合作社及土地规模经营业主所需的耕、种、管、收、卖等各环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