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存在这么一群人,他们是普通人眼中的奇葩、另类,甚至是疯子。
他们中有人,做西服做一辈子,比如红帮裁缝第七代传人戚柏军。
有人,画年画画一辈子,比如姑苏老人王祖德。
……
在他们身上都流传着一种精神??匠人精神。
而有一群匠人非常特殊,他们的作品不是衣服,也不是手工艺品,而是活蹦乱跳的大闸蟹,没错,他们是一群养蟹人。
世人都晓养蟹好,风险很大谁知了?
全年基本在投入,能否收回无人晓!
养蟹人所要经历的辛酸苦辣或许能在这首《好了歌》中窥见一二。
养蟹精神,代代传承
顾敏杰的父亲在90年代就成为了一名养蟹人,不过父亲的养蟹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先是蟹苗被洪水冲走,再是持续高温让螃蟹死伤无数,一腔心血全都付之东流。
养蟹其实是一种修行,这是顾敏杰从父亲身上学到的。
仅有全身心投入还不够,还需目光长远,对万事万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顾敏杰在淘宝刚刚开始风靡时,就意识到这是个将阳澄湖大闸蟹推广出去的大好时机。
一开始出现的问题不计其数,物流根本不支持邮寄生鲜,他就将芦苇冰冻了再裹着螃蟹装在快递里;冰化了螃蟹死了,那就用隔热带把冰块包起来;快递不肯运送螃蟹,那就自己组队伍跑……
10年过去了,他从一名普通养蟹人成为电商螃蟹标杆,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顾敏杰依然坚持在第一线。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相比于年年担心螃蟹长势的养蟹人来说,太湖养蟹人张忠贵的心态则显得佛系很多。
因为老婆孩子都在老家,所以张忠贵就把螃蟹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有心里话就对着太湖的螃蟹说,他在挑选蟹苗时也格外慎重,认准熟人,找好苗子,接下来就是张忠贵一个人的战争。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17年,最难熬的时候他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最想家的时候他就安慰自己再等几天,螃蟹收成不好时他就鼓励自己明年会苦尽甘来……
苦心人天不负,他养的蟹个大体壮,顶壳饱满,膏腻黄美,在当地颇有名气。
“你怎么对待螃蟹,螃蟹也会怎么回馈你”他说道。
“新匠人” ??养蟹需要与时俱进
吴晓波把恰逢时代机遇而揭竿而起的群体叫做:“新匠人”,他们专注于产品本身,尊重基本规律,但往往与众不同,足够“奇葩”。
兴化湖的养蟹人沈浩就属于半道出家的新匠人,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安心当网店老板。但进口别人家的螃蟹他不放心,干脆自己养起了蟹。
他的奇在于:一是要求严;二是不惜代价的投入,购买新仪器新技术。他对于种蟹的挑选极其严格,一般符合种蟹标准的母蟹都要到达4两以上,公蟹都要达到6两,在当地属于最高要求。
水质跟水草都会影响螃蟹的生长,这也是沈浩特别注意的。他花高价购买水质检测仪对水质进行监控,比如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如果溶解氧含量不足,就通过技术来人工改善,同时实时监控水草的长势,确保水草可以给螃蟹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投入再多无所谓,只要把蟹养好”,沈浩目前在研究新的养殖技术,还预备购入更多新设备,确保他养的蟹健康成长。
养蟹人对于螃蟹的用心与细致,正如手艺人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与功利,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宁静。他们穿行在城间或是乡野的湖泊中,起早贪黑,双手早已布满茧子,不停探索新养殖模式,一代代的传承。
匠心养好蟹,而天猫则深入阳澄湖,盘锦、太湖、兴化、固城湖、大纵湖,建立天猫优选蟹区,通过挖掘更多独具匠心的养蟹人,将更多地道产地好蟹带到消费者面前。天猫与养蟹人携手,共同构筑起了中国风生水起的“大闸蟹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