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早晨,阳光温柔懒散,薄雾还未散去,一切都才刚刚苏醒,金源坝子的水稻田里早就忙成一片。收割,捆扎,搬运上车,农户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寻甸县金源乡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农业千亩稻鱼共生基地、千亩原产地臭参、千亩绿色蔬菜基地、千头优质生态牛、千只优质生态羊等“六千工程”发展得风生水起。
家住金源乡老街子村的柴绍双手持镰刀,熟练快速地收割着水稻。他本是玉米种植大户,水稻种得不多,在今年乡里免费发放种子、免费提供种植技术的好政策支持下,柴绍双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柴绍双说:“今年我家种了3亩水稻,收成很好。加上政府免费发放谷种,我们的收成比往年还要好,合作社包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
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金源乡高度重视优质稻种植工作,继续争取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加大优质水稻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引进昆粳11号、昆粳12号等9个水稻良种进行试验,示范峰1优5号40亩,紫米2亩,推广滇禾U34号2000亩、云粳39号2000亩,种植多年生稻40亩,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4000亩,发放良种10560公斤,受益农户227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53户。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到金源乡发展特色产业,采取以奖代补模式补助企业,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模式,由寻甸县民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昆明深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昆明鑫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带动全乡优质稻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接下来,金源乡将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扬长避短,把自身优势转化为市场需求,通过“金源良仓”品牌创建,统一商标、统一销售,提升产品知名度,达到脱贫摘帽后的巩固提升可持续。通过对乡内村域产业的合理布局,实现“一村一品”、村村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由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农特产品生态化种植,推动金源传统农业产业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