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中国农业专家苏利荣不久前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外文名字——“Tamba Foya”。送给他这份礼物的是利比里亚共和国洛法州佛亚地区的大酋长泰勒。“这是‘佛亚第二’的意思,因为您为佛亚地区作出了巨大贡献。”泰勒告诉他,只有最受尊敬的客人才会被赠予专属的当地名字。
利比里亚人口近500万,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为帮助利比里亚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增加粮食产量,2008年,中利两国政府就签署了建设农业示范中心合作议定书,在埃博拉病毒疫情暴发后,2015年中利双方又签署了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协议。2016年9月,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第二期项目在疫情后重启,苏利荣作为承建方湖南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的水稻专家,跟随团队来到利比里亚,并一直在此工作。
中国专家在洛法州中国杂交水稻核心示范区开展水稻湿润育秧技术指导。48岁的刘德军也是援利的农业专家之一,作为援利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组长,他在利比里亚前后工作了4年,除了推广面积超过1000公顷的杂交水稻外,还结合当地实际,在育秧、施肥等环节改良生产技术,为当地农民带来100万美元的利润。
多年来,为帮助非洲各国发展农业,中国一直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2013年5月,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成立,针对非洲地区粮食短缺问题,中心从中国引进农作物品种,连续四年在肯尼亚完成玉米示范种植;在肯尼亚种植的杂交水稻优良品种平均产量,是当地常规品种的4至5倍;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乌干达试验种植的甜高粱,每亩增产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