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答复了“关于推进特色优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提案”。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在推进病虫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工作中,切实强化宣传培训,积极争取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着力培育绿色价值取向,努力形成绿色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一是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在病虫防控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更注重强化绿色植保理念,切实转变病虫防控方式。2011年发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2013年发布《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都对病虫绿色防控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和宣传引导,加快推进物理防控、生物防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增加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
二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按照中央的部署,组织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把推进科学用药和绿色防控作为重点任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绿色植保理念和绿色防控知识。农业农村部还结合召开现场会、组织绿色防控记者探行等活动,大力宣传绿色防控成效和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绿色防控的良好氛围。
三是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全方位的技术培训是形成绿色植保理念、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关键。注重师资培训,2012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实施了“千名绿色防控师资培训计划”,以基层农技人员为重点,目前已培训1350人。注重主体培训,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组织“百县万名新型农民科学用药培训行动”,以各类生产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和种植大户等为重点,目前已培训21万人次。注重现场观摩,各地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和举办田间学校,“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据统计,全国每年现场观摩培训各类人员近400万人次。
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
2014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病虫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着力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和种植业转型升级。一是建设了一批示范基地。在600个县建立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推进示范区,在150个重点县开展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试点,探索政策带动、市场拉动和农民主动的工作机制,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各级农业部门也组织建立了2000多个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技术应用面积近8000万亩。
贵州省已建立全国性示范区21个,区域性示范基地59个,辐射带动技术应用面积500多万亩。二是集成了一批技术模式。组织专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集成组装不同作物的病虫防控技术模式,增强针对性,突出有效性,努力提高防治效果。据统计,目前已集成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全程农药减量增效和绿色防控技术模式146套。如南方稻区“统一翻耕+深水灭蛹+灯诱、性诱+适时搁田+统防统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控模式;茶叶、果树“灯诱、色诱、性诱、食诱+天敌控害+生物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控模式;设施蔬菜“防虫网物理阻隔+灯诱、性诱、色诱+植物免疫诱抗+生物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控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三是打造了一批绿色基地。在粮食及果菜茶的优势产区,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创响了一批特色突出、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打造了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集成示范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技术模式,大田作物每季可减少用药1—2次,果树和蔬菜可减少3—4次,化学农药使用量可减少20%—30%,既实现了减量增效,又提升了农产品优质化水平。据测算,2017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7.2%,比2015年提高4.1个百分点。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近年来,农业部门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大绿色防控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每年安排8亿元病虫防控专项资金,支持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每年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和果菜茶绿色高效技术集成推广,在更大范围面积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农业农村部每年从部门预算经费中列支3500余万元,重点支持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地方政府也积极筹措资金,支持绿色防控。吉林省每年投入近9000万元,实施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江苏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蔬菜低毒生物农药使用补贴和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补助。上海市、区两级财政对蔬菜、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物化补贴分别为每亩150元和80元。今年贵州省安排2800万元,支持特色作物病虫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推进示范工作,比上年增加1300万元。这些项目资金支持, 引导大量社会资本跟进投入,对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逐步建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长效机制
农业农村部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对推进病虫绿色防控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下一步具体工作思路、技术路径和推进措施。工作思路上,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两个理念”,突出粮食生产功能区、果菜茶优势区、农产品品牌基地“三个重点”。技术路径上,在“替、集、制、品”四个字上下功夫。“替”,就是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集”,就是集成轻简易行、农民乐意接受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制”,就是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带动、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的长效机制;“品”,就是提升品质、创响品牌,优质优价、促进应用。推进措施上,抓好“五动”。
一是理念转变促动。 重点是大力宣传绿色防控作用和意义,培育绿色价值取向,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使绿色防控逐步成为生产者一种自觉行为。二是政策扶持推动。重点是完善财政补助政策,创新金融服务,构建政府、生产者和社会资本多方投入、共同参与机制,促进推进绿色防控快速发展。三是科技创新驱动。重点是研发一批绿色防控技术及其物化产品,集成一批简便高效、经济实用的全程绿色防控模式,制订一批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支撑和引领绿色防控发展。四是主体示范带动。重点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示范基地,开展专业服务,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应用。五是品牌基地拉动。重点是打造品牌基地,以绿色防控引领标准化生产,以绿色防控促进品牌创建,以绿色产品扩大市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