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在松江浦南地区,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大片金黄色的稻田里,飘散起阵阵清新的稻香。据悉,沪上唯一的稻米类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松江大米”目前已开镰,比市郊面上种植的水稻提早了2个月,可以让市民妥妥地在国庆前就尝到新大米。
昨天上午9时许,在松江泖港镇腰泾村,一位身穿工作服的农机手驾驶着新型收割机开进稻田,开始了收割作业。“现在我们卖‘松江大米’,每亩的产值在4300多元,而以前普通稻谷一亩只能卖1600元左右。利润翻了一倍多!”腰泾村家庭农场主范慧峰开心地说。
这要得益于“松江大米”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仅去年一年,他就卖出了450吨大米,按每公斤13元的市场价计算,范慧峰卖大米一年的毛收入可达550万元。打响“松江大米”,让农民有了切实获得感。
早熟、好吃,首先得益于好的品种。据介绍,近些年来,松江区农技部门科技人员自主培育了拥有知识产权的“松早香一号”、“松1018”,并统一为农民提供种子,目前这两个品种已成为“松江大米”品牌的主力军。
一方水土养一方稻谷。据当地农业部门介绍,作为古代就闻名的稻米之乡,松江的土壤主要为适合水稻生产的青紫泥,有机质含量丰富,养分充足,加上黄浦江源头水的滋养,“松江大米”具有米粒饱满、清香、大小均匀、晶莹透明的特点,煮出来的米饭柔软有弹性,食味清淡略带甜味。2014年,“松江大米”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这几年,松江区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其中“松江大米”成效显着。去年,“松江大米”种植规模已达到3.1万亩,今年则增加到3.59万亩,其中早熟品种1.1万亩、中晚熟品种2.49万亩,预计可产出1.3万吨大米。
记者发现,“松江大米”的品控近乎苛刻,品种、生产、土壤、加工……只要有一项标准没有达到,就不能加入“松江大米”品牌进行售卖。而松江大米的售价也得到了老客户的认可,每500克卖到10元左右仍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