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酥梨
近日,在242省道河南省鲁山县董周乡五里岭两侧,摆着一个个售梨的摊位,一辆辆大货车正在田间地头装着红香酥梨和砀山酥梨。果园里,部分尚未采摘的酥梨挂满枝头。
“想不到我们这只长荒草不产粮的山岗坡地,竟成了优质梨的产地,全国十几个省的客商都赶来购买。靠种梨,绝大多数群众走上富裕路。”在五里岭梨的中心种植区,董周乡蔡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占国说。
石头扔到哪里 哪里就是边界
今年56岁的李占国已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3年,对当地的情况了如指掌。“我们村地处昭平台水库北岸的山岗坡地,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三分多点,荒岭面积3600多亩。长久以来,县、乡政府乃至村‘两委’花费了不少工夫和精力,但荒坡岗地种啥啥不成,5块钱一亩都没人要。有人想承包荒坡地有时靠扔石头,石头扔到哪里哪里就是边界。”李占国说。
“荒坡地上净是石头、荒草,种麦麦不收,种芝麻看老天爷脸色。种红薯好吃是好吃,就是长不大。”蔡庄村42岁的雷现超说。他的梨园里,用捡出的石块“铺”出了约两米宽、一尺高的林间“路”。曾有一阵子,五里岭上的群众种苹果、柿子、核桃、桃等果树,都因效益不佳而最终放弃。
山坡岗地成就梨产业
蔡庄村支部委员、49岁的段瑞强被称为鲁山县五里岭梨产业带的带路人。2002年前后,段瑞强承包县林场在五里岭的土地,试种各种果树,发现梨树种植非常适应当地土质、气候,种植的梨又大又脆又甜,品质上乘,便介绍给当地农户种植。之后,段瑞强不断引进各个品种的梨树进行试验性种植,成功后推荐给种植户,先后引进了十多个品种。
“像现在种植面积最大的红香酥梨、砀山酥梨、黄冠等品种,每亩地种45棵,四五年产果后,亩产值都在五六千元,进入盛果期后都在万元以上,多的亩产值可达2万余元。”段瑞强说。
看到种植梨树收益可观,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引进、种植各种梨树。2010年,鲁山县因势利导,提出了建设10里经济长廊的战略构想,号召群众种植梨树,构建梨产业带。一时间,五里岭两侧掀起种植梨树热潮,引进种植了红香酥梨、砀山酥梨、园黄、黄冠、秋月、红太阳、晚秋黄梨等二十多个品种。但凡国内种植的梨的主要品种,五里岭都可以找到。
每到梨成熟季节,本来车流量并不大的242省道董周乡五里岭段车流骤增,卖梨的摊位绵延几公里。
如今,“功成名就”的段瑞强早已不再从事梨树的推广种植,而是被县林业局聘请为果树种植技术员,他除了为果农提供果树专用肥料外,还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在林间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还经常被各村请去为果农授课。
梨产业鼓起村民腰包雷现超家种植的四五十亩梨树都已进入盛果期,连续几年卖梨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问起今年卖梨的收入情况,雷现超的爱人说收入了十多万元,梨园里还有3万多斤。
43岁村民慎山松2007年因儿子意外事故致贫,欠外债15万元,家庭一贫如洗。不甘于贫困的慎山松种了6亩多梨树,还利用当过厨师的优势在五里岭上承包了一个饭店。2016年,他靠开饭店收入和卖梨收入还完了外债后,家庭情况还不容乐观。2017年,他家净收入6万余元,其中卖梨收入2万余元,光荣脱贫。今年,他的卖梨收入已突破2万元。“梨产业发展起来了,人多了,我的饭店生意才能好。6亩多梨树明年进入盛果期,收入肯定会年年提高。”慎山松说。
“上个月的29日,全省林果业现场会在我们这里召开。县里、乡里也已决定,把五里岭的梨作为特色重点农产品品牌来打造,上级为我们村拨付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冷库。接下来,随着各种梨树进入盛果期,五里岭的梨经济将会续写辉煌。”李占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