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佛山:工业化进程中的“绿色”坚守

   日期:2014-12-01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35    评论:0    
  每逢周末,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泰康山旅游度假区便逐渐喧闹起来。漫山苍松与奇幻晚霞交相辉映,习习凉风裹挟着草木清香,让惬意与满足荡漾在人们的心头。每睹此景,笑意总会浮在陈国林脸上。作为泰康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林非但不会觉得当初舍弃房产生意“转战”农林旅游开发是个错误,反而正一门心思盘算着如何才能在这条“绿色”崛起道路上走得更远。
 
  进入新世纪,佛山人以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觉和勇气,将构筑佛山工业化、城镇化的绿色屏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绣花”之功“见缝插绿”,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和管理制度创新激发现代农业和现代林业的发展潜力。
 
  而今,佛山成为全国重要花卉和淡水鱼生产流通基地,位居广东首位、亩均2.2万元的农地产出率,让佛山农业稳稳站住了脚跟;不断延展的生态景观林带和绿意渐浓的城市生活空间,则让林业发展潜力在佛山得以逐渐释放。在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智慧选择中,佛山诠释着一座现代工业城市的“绿色”坚守。
 
  绿之城:城乡绿化同步推进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数届佛山市委市政府难以割舍的情结与梦想。佛山22%的森林覆盖率距离国家森林城市35%的指标要求尚有差距,如何补足森林覆盖率不足这一最大短板,也成为一道棘手的课题。
 
  “绿化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虽不能说一俊遮百丑,但一丑却可遮百俊。”今年5月刚履职佛山代理市长的鲁毅,上任不久就频频走街串巷,考察佛山城市绿化。而路旁、村旁、水旁和厂旁(简称“四旁”),正是佛山市绿化工作挖潜增效、“见缝插绿”的主战场。
 
  “点”上做亮、“线”上做精、“面”上做足是经常挂在佛山林业干部嘴边的话。所谓“点”,便是做好佛山植物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森林家园建设示范点的规划设计和绿化改造提升;所谓“线”,是指高标准建设好沿高速公路、铁路及滨水滨河景观林带,打造成穿插于城市道路、河岸的绿化景观长廊;所谓“面”,就是协调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建设,调动全民支持、参与绿化建设的热情。简言之,便是在稳定住现有“绿色”库存的同时,让森林进城、围城、下乡、上路。
 
  市委书记刘悦伦介绍说,在佛山,一方面,在城市升级进程中,通过规划引领和园林美化,敢于在绿地、公园建设方面大胆“铺摊子”,精于在构建立体景观等方面耐心“做文章”;另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和村庄改造过程中,既注重尽量保存固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又以能“带绿进城”与既有城区迅速融为一体。而今,穿梭于佛山城乡,在经济鸿沟渐被填平的同时,乡村绿化美化工作的全面铺开也正在让二元结构下的生态环境“界河”变得愈发模糊。2013年,佛山便有100个自然村被纳入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以后每年都要做100个村。”佛山市林业部门负责人表示。
 
  绿之野:现代农业扛起大旗
 
  在佛山,农业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而“五分水、五分田”的现实,更制约了佛山种植业的发展。佛山市种植土地只有60万亩,蔬菜生产自给率不足30%。
 
  在绿色战略的引领下,如何让以蔬菜、花卉为重点的种植业后来居上,发挥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生态调节功能,成为必须突破的一道瓶颈。
 
  虽然刚刚“破题”不到两年时间,但“菜篮子”基地建设带给佛山农业版图的变化还是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首批打造的13家省级和16家市级“菜篮子”基地,已然挑起了提升农产品自给率、落实绿色农业发展思路的大梁。而在佛山,广义的“菜篮子”工程不仅包括“菜篮子”基地建设,还包括“智慧菜篮子”、二维码质量溯源等涵盖物流、检测、销售等多环节、一直延伸到市民餐桌上的整个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链条。
 
  “市级财政投入1200多万元,主要是对‘菜篮子’基地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进行扶持。”佛山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同时,我们还要求‘菜篮子’基地所产蔬菜供应本地市场的比率要达到60%以上。”
 
  虽然秉承“政府掏钱、市民受益”的原则,但佛山市同样鼓励“菜篮子”基地走出去寻找发展空间。“已有多家‘菜篮子’基地在佛山对口支援的云浮市建设了外延生产基地,同样获得了佛山市级财政的扶持。”该负责人说。
 
  2013年,佛山市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34∶22∶38。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蝴蝶兰、百合花等高值花卉种植比例逐年提高,全市经济作物占种植业产值比重达80%以上。
 
  绿之屏:编织农业执法天网
 
  如果说森林进城、乡村绿化、“菜篮子”基地建设是佛山“增绿”行动中的一系列大手笔,那么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构建、农业执法队伍的规范与壮大则成为“护绿”行动中的一连串组合拳。
 
  技术、体制和队伍,是佛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天网”的三个关键节点,并在省内乃至全国实现了四个率先:率先整合内部机构和编制并成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市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率先开展“菜篮子”产品质量二维码溯源,基地出品全部实现有LOGO、有品牌、有产销对接、有无公害认定、有质量检测;率先推行水产品产地标识管理;率先在全国以安全食用农产品为主题举办农业博览会。
 
  在佛山市农业局局长唐棣邦看来,农产品安全监管手段各地往往大同小异,但在佛山,通过整合机构、调整职能规范充实农业执法队伍和创办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绝对是可以拿得出手的创新“名片”。
 
  佛山市农林技术管理办公室原主要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但在佛山,这一领域已经实现了高度市场化,唱主角的是农业企业。一方面,农管办出现职能性人员过剩,另一方面,农产品安全执法队伍人力却严重不足。针对这一情况,佛山市农业局经与人事、编制等部门协调,调整农管办的职能设置,赋予其农产品安全监督执法职责,从而在编制不增前提下,通过内部优化,使农业执法队伍“扩编”30多人。
 
  正是基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信,2012年以来,佛山在全国首创以安全食用农产品为主题,举办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现场销售金额逾3800万元,总入场人数超过83万人次,引起了省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强烈的社会反响。虽然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影响力仍主要限于省内,但伴随运作模式的升级,其品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逐步改变目前由财政单一投入的局面,确立市场化运作机制。”用佛山农业局有关负责人的话说,政府负责“吆喝”,“戏”还是要由企业来唱。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