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亚洲最大“菜篮子” 让百姓吃得到吃得好

   日期:2018-09-20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    浏览:306    评论:0    

  “新发地”,亚洲最大的蔬菜水果交易市场,这个被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誉为“北京饮食文化的灵魂”的地方,每天的吞吐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1.8万吨蔬菜和1.8万吨水果。这些蔬果如果用厢式货车来装的话,首尾相接可以绕北京五环一圈。

  对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张月琳而言,每天一睁眼,心里最挂念的就是这两个“1.8万吨”。“两个1.8万吨到了新发地,心里就觉得踏实。” 作为供应量占到全市蔬果总需求量70%到80%的超大型批发市场,保证蔬果量足价稳,让百姓吃得到、吃得好,这是新发地承载的民生责任。

  创业 15个村民花15万 用铁丝网圈了15亩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统购统销退出历史舞台。1985年,北京放开了肉、蛋、蔬菜等5种农副产品的价格,同时打开城门,欢迎各地蔬菜进京。新发地村的菜农们种了蔬菜没有人收购,开始为自家蔬菜找销路,纷纷在村口的路边摆摊卖菜。

  张月琳回忆,当时村里的菜农把路堵得公共汽车都过不去,他们离开后地上一片狼藉。由于秩序混乱,马路市场不但堵塞了交通,也破坏道路两边的环境。没有办法,村里让当时身为村干部的张玉玺带人去清理市场。可是菜农们却与他打起了游击战,结果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也就在这时候,建一个市场的想法在张玉玺心中产生了。

  经村里决定,张玉玺带领其他14位村民,用了15万启动资金,圈了15亩地,开始筹建市场。

  刚开始建设市场那阵子,条件很艰苦,围墙是铁丝网,中间铺的是焦砟。“打小我就在市场里玩儿,天不亮骑着小三轮车帮家里卖菜。”在这片连围墙都是用铁丝网拦起来的小市场里,张月琳度过了童年的大部分时光。

  市场建成了,但是对于张玉玺等人来说,怎么经营市场,谁都没有经验。当时现有的蔬菜市场大多是国营的,他们的经营经验不适合新发地市场的发展。

  而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没多久,也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学习书籍可以借鉴。没办法,管理市场这条路只有自己去探索和开拓。

  上内蒙古下河南 去体验菜商们的生活

  新成立的新发地市场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市场。当时还没有京港澳高速,很多进京车辆都走新发地市场附近的国道。但是,当时北京北部有知名的大钟寺市场和四道口市场,新发地附近还有岳各庄市场等大市场。很多运菜和运水果的车辆路过新发地根本不停,直接就开过去了。

  如何经营,如何管理,多重问题摆在新发地市场的管理班子面前。他们想到的是培养一批商户,与市场一起做大做强,那又该如何做大呢?

  当时他们想到的办法就是自己去体验菜商们的生活,看他们到底最需要什么。当年就连张玉玺也扮成商户,拉着两车西红柿到内蒙古的市场里体验菜商生活。一天,一群态度恶劣的“菜霸”来到他的菜摊前,要强行低价收购。张玉玺意识到,要想让商户放心经营,市场治安是第一位。之后,他又扮成采购商,到河南的批发市场购买蔬菜。这一买一卖让他明白,要想留住商户,就要在服务上下功夫。

  帮助菜商找货源,建立更好的市场环境,冬天露天销售蔬菜容易冻坏就搭起棚子,为了解决北京周边菜地越来越少的情况,找人力到外埠去开发蔬菜基地……新发地就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逐步壮大起来。

  发展 早年间推板车商户 变成销售过亿“大户”

  这其中也曾经遇到不少困难:外埠政府不认“新发地”招牌,采购人员就说要帮忙将蔬菜水果卖到北京;运输蔬菜车辆途中出问题,连夜急调车辆协助运输;商户采购的蔬菜被骗走,派人循着货运路线轨迹帮着寻找……

  在这种服务下,新发地市场越来越壮大,当时北京有八大批发市场的说法。作为后起之秀的新发地就是其中之一。

  新发地市场的商户也在于市场共同成长,如今这些早年间推板车的卖菜人,已经有80多名在这一市场中做到年销售过亿的成绩,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户”。

  而铁丝网做围墙、三轮板车做货架,“新发地农贸市场欢迎您”的简易牌子下,人们摩肩接踵,蔬菜交易热闹万分。这样的场景定格在了新发地市场的老照片中。

  优先照顾村里人 上班180天就能算工龄

  张月琳就是在新发地蓬勃发展中加入这里的。2005年,刚刚辞职在家的张月琳被家里催着来新发地市场上班。“作为村办企业,新发地市场优先为村里人解决工作问题。还有不少优惠政策,比如上够180天班就能算工龄,有了工龄也就有了退休金。”张月琳说。

  当时正在就业空窗期的张月琳就是打算不中断自己的工龄,才同意到新发地市场来工作的。对于这个出生在1980年、学过医学和工商管理的年轻人来说,不论是卖菜还是管理市场都是一个不太好的选择。

  当时与现在不同,搭载了电商平台以后的生鲜蔬果生意能吸引很多年轻人加入。十几年前的果蔬行业很难招到年轻的人才。

  张月琳回忆说,他曾经负责过市场招聘,当时好不容易招聘上来的年轻人,过不了两天就不来工作了。他电话追过去一问才知道人家一说在“新发地市场工作”,就被人说成是“卖菜的”,感觉像是低人一等。也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与菜农、菜贩们为伍,觉得他们人糙没文化。

  一开始张月琳的想法与他们差不多,而他入职第一个岗位改变了他的看法。这个岗位就是在门口收进场费,就在这里他跟很多人打了交到——有卖菜批菜的老农、有来逛市场的白领、有来市场检查的领导们。

  “太有意思了,一点都不无聊。农业跟别的行业不同,一条线上诸多环节可研究的事情太多了。在这里工作一年的经验能赶上在外面干上个三五年的。”于是,张月琳决定在这里一直干下去。

  成熟 市区“农改超”工作 给新发地带来巨大机会

  也就是新发地市场在吸纳80后这些新生代的人才时,一个政策上的变化让新发地市场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2002、2003年前后,新发地迎来了一次飞速扩张。当时北京正在积极准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些原本在市区,如大钟寺、四道口的批发市场已经给周边环境带来巨大影响。而北京当时正在实施市区“农改超”的工作,将市区内的农贸市场变成超市或物流港,当时有很多市场在这场变化中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当年的大钟寺市场被老百姓称为首都的“大菜篮子”。这个已跻身全国十大批发市场行列、有17年历史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拆迁。除了大钟寺,以水果、水产批发见长的四道口市场也逐步消失在北京市民的视线中。

  而这些市场的商户很多都被新发地市场招纳进来,借助这些商户的力量,新发地市场终于将水果批发也做大了起来。“尤其是水果经销商来了之后,我们这边一下子就发展起来,占地面积达到上千亩的规模了。”张月琳表示,新发地市场抓住了这个机遇成了一家蔬菜、水果两个拳头都硬的批发市场。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