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收夏种刚一结束,江苏省海安市高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两名维修工就来到俞万家庭农场,对农场的机械进行维修保养。高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8名农机修理工,承担周边近千台农业机械的保养任务。
俞万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于清荣告诉记者,农场16台机具的维修保养任务全部承包给了高鑫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协议,每年夏秋两季农机作业结束后,高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就会派人上门对自己的机械进行保养维护,每年每台机械的费用为300元,维修配件费另算。“这样省心多了,每年只需不到5000元的保养费,机械就被保养得好好的。”于清荣说。
据了解,这种专门承担农机维修保养任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海安市还有好几家。而这只是江苏省推进农机维修保养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苏全省农机系统运用市场化思维,合理布局农机维修网络,加强农机维修人才队伍培养,探索了多种不同的农机维修模式,初步实现了“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镇、大修不出县”的目标,满足了基层农机维修的实际需求。
培育主体鼓励农机维修多元发展
瑞丰农机维修中心是高邮市重点建设的6个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之一。十年前,该维修中心仅是一个路边农机修理部,现在已经成为沃得、久保田、福田雷沃等10余家品牌农机的售后服务点。该维修中心现有工位5个,修理工人8名,抢修车辆3台,去年维修量2300余台,利润大约80万元左右。法人代表许瑞仁告诉记者,维修中心最近正在和生产厂家谈代理销售的问题,目标就是用2~3年的时间建成“农机4S店”,做到销售和维修相互补充。
宝应县金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维修部是另一类型的农机维修主体。该合作社主要对外进行水稻机插秧服务,有水稻插秧机22台,此外还购置了一些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和粮食烘干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合作社理事长张文兵告诉记者,随着机具数量的增加,农机维修越来越跟不上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农忙时节,一旦机具损坏,有时一个小故障就会耽误半天时间。今年合作社下决心成立了自己的维修部,主要为自己的机械排除一些常见的故障。必要时,也为周边农民提供一些维修服务。
据介绍,江苏全省目前共有农机维修点(厂)3871个,年农机维修量约232万台次,维修经营直接收入20亿元左右。农机维修主体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专门从事农机维修业务的社会化维修点,约占总数的48%;二是规模较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排除常见故障及保养维护,利用自身资源建设的农机维修点,约占29%;三是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的售后服务点,约占21%;另外,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机推广站、农机化学校及原有农机站基础上建立的集体性质的事业单位。四种维修主体相互补充,初步形成了江苏特色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营造环境让农机维修人才留得住
90后小伙王桂贤是瑞丰农机维修中心的高级工。王桂贤告诉记者:“一开始,我对农机维修很陌生,什么都不懂,这几年,经过政府、厂家的培训,现在排除一般机械故障不在话下。”
盐城市亭湖区黄尖农机修配中心的蔡中云是个典型的“修二代”。今年,他和父亲蔡水生一起入选江苏省第一批农机维修能人库。蔡水生2000年注册成立黄尖农机修配中心,小蔡耳濡目染,也对农机维修产生了感情。高中毕业后他进入高职院校,专门学习机械维修专业,毕业后就跟着父亲一起干。小蔡告诉记者,农机维修虽然又脏又累,但自己很喜欢这个工作。“很快父亲就要退休了,我要接着把这个修理部经营下去。现在修配中心每年维修各种机具1700余台,年利润大约能有三四十万,比在外面打工强。”
农机维修又脏又累,加之季节性强,工作地点偏僻,导致农机维修人才边培养边流失,这也一直困扰着江苏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如何留得住乡村农机维修人才?据悉,从2012年开始,江苏就开始实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政策,对农机修理工参加培训并获得农机修理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奖励补助。截至目前,江苏省财政累计安排奖补资金7400万元,培训了超过10万人次的农机操作员和维修工。其中,农机维修从业人员4.16万人,等级修理工1.87万人。
今年,江苏省农机局还组建了农机维修能人库,发挥他们在信息咨询、维修指导、新技术新机具示范等方面的作用。江苏省农机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钱宏光告诉记者,农机维修能人库组建的初衷,是一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给这些维修能人提供舞台,展示他们的价值,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另一方面,通过他们传播技术,培养更多的维修人才。江苏计划两年内把农机维修能人库充实到千名左右。
落实“放管服”激发农机维修市场活力
2017年9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把“放管服”改革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农机维修领域市场活力。
钱宏光告诉记者,十八大以来,江苏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核发这一行政许可事项共经历了两次改革。第一次是2014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把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核发由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不再把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作为审批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第二次就是去年9月,省政府实行“多证合一”,不再核发该证件。
取消农机维修行政审批,改变了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大大激活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市场活力。江苏省农机局局长沈建辉认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决拥护和支持,不能左顾右盼。但是,取消行政审批并不是不要监督,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研究农机维修事中事后监管的方法措施,变监督为服务,主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不断提高农机维修能力和维修质量。
目前,江苏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83%。但是,在全省范围内,相比较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等环节,农机维修政策支持较少,群众满意度还不高。沈建辉表示,江苏省农机系统要紧紧抓住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利时机,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营、合理布局、多元发展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拓宽政策支持面,从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尽快补齐农机维修这个短板,促进全省农机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