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农业局以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为支撑,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与“智”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三农”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多措并举为乡村脱贫点亮科技灯。
健全产业体系 党建引领科技脱贫
云龙县诺邓黑猪保种选育和诺邓火腿传统加工领域的背后,离不开一位默默奉献的有心人,他就是大理州畜牧工作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农业推广研究员李会民。多年来,李会民致力于诺邓黑猪的保种育种工作,不畏辛劳,与保种企业深入到陡峭的澜沧江边、深山村落,寻找饲养在民间的纯种诺邓黑猪,建立了诺邓黑猪保种基础群,在此基础上开展保种选育,探索形成畜牧业全产业链开发的科技支撑。
“扶产业是扶贫的关键,给技术可以帮贫困地区解决生产难题,扶科技则能让成效更长久。”李会民一言道出了科技支撑在产业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我搞了一辈子畜牧工作,积累了一批成果,把农民带富,是我最大的心愿!”
近年来,我州各级农业部门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契机,构建以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目前,全州建成主导产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基地142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0418户;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906人;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编制出版《大理高原特色农业实用技术丛书》10册;建成主导产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基地25个;打造“一村一品”科技示范村9个。
完善激励机制 夯实人才服务“三农”
州农科院帮扶宾川县拉乌乡新田村,在巩固和提升新田村现在核桃、烤烟、畜牧业的基础上,确定了“山顶戴帽、山脚穿鞋、山间系带”的产业布局,大力培植冬桃、魔芋、冬早马铃薯等产业,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复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间套种,达到“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目的,达到贫困户户均有长效经济作物3亩,短效经济作物3亩的目标。
十八大以来,大理州农业部门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积极探索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激励机制,进一步夯实农业人才队伍服务“三农”工作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和作风保障;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和“三区”科技人才支持专项计划,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引导科技专业人才在贫困县开展科技创业和科技服务,2017年向科技部争取到160名“三区”科技人才,省科技厅认定科技特派员87名,分赴全州11个贫困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选拔培养24名乡土人才(每县市各2名),为当地农村产业发展服务,成为当地学科技用科技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