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中国番茄大王”50年赶超国外育种技术

   日期:2018-09-30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    浏览:351    评论:0    

  从校园到田园,从秋冬到春夏,总能见到他躬身“耕耘”的身影。他用50年时间赶超国外番茄育种技术,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还帮助许多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被农民们亲切地称为“中国番茄大王”。

  他就是76岁的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我国着名的番茄育种专家李景富。

  放眼市场,都是“洋柿子”天下,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培育出我国自己的品种

  上世纪七十年代,李景富刚开始搞番茄研究时,国内番茄生产与栽培领域只有一个品种,放眼市场,都是日本、美国、西班牙、法国的所谓“洋柿子”的天下。那些国外番茄品种都是以黄金价格打入中国市场,每公斤种子价格高达10万元,超出我国番茄种子价格100多倍。这种状况极大地触动了李景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培育出我国自己的品种!

  面对当时国内一穷二白的科研环境,李景富没有退缩,而是寻找一切可以育种的条件,一心只想早日培育出中国的番茄。“毕竟国外对番茄的研究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相比来说,我国晚了整整半个世纪。”但当时没有任何育种经验,很难弄到番茄种子。说到这里,李景富分享了一件趣事。

  “早年间,我到国外考察学习,吃饭的时候在餐桌上看到了红红的番茄,特别心动,但又不好提出将番茄带回国内的想法。于是我在吃完番茄后,借擦嘴之机,把番茄种子吐在餐巾纸里‘悄悄’保存起来……”

  有了种子,李景富几乎每天都蹲在大棚里。没有科研助手,他亲自挑水浇灌实验田。白天各个课题组都用水,水不够了,他就赶在晚上浇。整日光脚站在地里,几次都因疲劳过度晕了过去,连理发时都能睡着。

  这一切,都只为圆一个“中国番茄梦”。如今,李景富带领东农蔬菜学团队已培育优异番茄种质资源2000余份,共育成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番茄新品种27个,其种子价格每公斤2000~3000元,取代了昂贵的进口品种,实现了番茄品种的国产化,大大降低了农民生产投入成本。部分番茄品种还推广到了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同时,团队培育出其他蔬菜新品种52个、研发新技术10余项。

  他与农民签订协议,承诺如果种植番茄收入低于同期种黄瓜,差额由他补偿

  50余年在田间地头奔走,李景富俨然是农民眼中的番茄种植百科全书。他的足迹遍布黑龙江省40多个市县的乡镇,累计推广优良番茄品种1200余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不过,让农民致富的道路并不是顺利的。

  李景富回忆起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实验经历。正是这次经历,让他的技术真正突破农民心中的防线,打开番茄成果推广之门,带领农民奔向了种植番茄致富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景富率先在我省推广大棚种番茄技术。为了说服农民,李教授与农民签订协议,承诺如果种植番茄品种的农户收入低于同期种黄瓜的农户,差额由自己补偿。

  “当时仅成功签约了10个农户,到6月中旬,种黄瓜的农户把黄瓜都卖了,大棚中的番茄还不拉红线,农户觉得受到了欺骗,让我包赔损失。”李教授既不甘心又倍感压力,几经沟通和查找原因,在他的指导下,番茄很快变红。那时番茄单价高于黄瓜不少,且产量高,农户一下子“发财”了。

  几十年过去,我省的农业生产已有天翻地覆的改变。从优质选种、育苗到生产监护、走入市场,黑土地的农业、农作物已搭乘了科技快车,农民自主学习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

  对于这些转变,李教授感受颇深:“有一对夫妇听了我一次讲座后,兴奋地跑到山东承包大棚种植蔬菜,后来经常给我打电话咨询问题,目前经营得很好。现在像这样的农民还有很多。”这些年来,李景富走遍全省40多个市县的所属乡镇及内蒙古自治区、山东。农户家屋子冷,他就坐在炕头给他们讲课。即使农民抽烟,满屋浓烟味呛得嘴都张不开,他也绝不停歇。李景富的办公室电话、手机和家里电话全部公开给农民,随时随地接受咨询,帮助解决问题。到目前,李景富蔬菜学团队下乡指导达4000多人次,累计技术培训农民和科技工作者达10余万人次,发放相关资料2万余册。

  李景富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能为农民们多做些事情,是我的心愿和责任。”

  他想再干十年,让中国番茄品种完全替代国外进口品种,续写中国番茄梦新篇章

  伫立讲台50年,李景富教授已是“桃李满天下”。现今76岁的李教授还未退居二线,他说:“对于学生,一定要全力帮助和引领,否则老师会失去个好学生,国家会失去一份建设的力量!”

  王傲雪是中国第一个番茄专业博士,早在国外读博士后期间即取得骄人成绩,后在李景富的感召下选择回国。如今王傲雪教授已入选第三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国家“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

  大庆市大同区挂职科技副区长潘凯,了解到当地农区的盐碱地、沙化地完全不适合耕作,于是带领7名青年教师潜心设计并实施了“种养结合式生态节能型日光温室”,改良盐碱地和沙化地,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高效利用。

  科研人才最怕断崖式紧缺,科研队伍最怕离心流动。学生们的劲头和创造的价值总是让李景富感到欣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科研事业,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富有活力创造力的实践,让我相信中国科研道路永远充满希望。”

  这些年,李景富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共主持国家科技攻关等各类项目4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2项。

  然而,面对科研上取得的成就,国家给予的各类殊荣,古稀之年的李景富却“诚惶诚恐”。

  “我的大半辈子为番茄吃了不少苦头,但番茄也成就了我的一生。公众赋予我番茄大王的美誉,国家赐予我各类殊荣,这一切让我深感忐忑,生怕自己名不副实,承受不起这些厚重的荣誉,所以惟有不畏艰难,再接再厉,勇奔前路,敢攀高峰,培育更多的优良番茄品种和优秀农业人才服务三农,让我们的国产番茄走出国门,遍地开花,才能真正不辜负国家的培养和人民的厚爱,才能让自己在这些荣誉面前略感心安。”

  他告诉记者,再干十年,一定要让中国番茄品种完全替代国外进口品种,续写好中国番茄梦的新篇章。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