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农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上,遴选出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共30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远洋极地捕捞系列新产品、深远海养殖工船成功入选。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入选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新技术
当前传统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品种单一、规模较小,效益较低,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传统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模式中,融入生态、健康养殖的理念,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减少5%-10%的水稻种植面积,改造后的田埂高出稻田平面,池堤坡度比为1:(1.5-2)。同时引入经济性更高、产业化条件更好的种养品种,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集成多学科、多领域的新技术,实现水稻与水产养殖生物的共生互利。该技术采用“种、养、加、销”一体化现代管理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拓展和技术的升级。目前,该技术已集成稻蟹、稻虾、稻鳖、稻鳅、稻鱼5大类19项配套技术,是一种“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的实用技术。
远洋极地捕捞系列新产品入选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新产品
远洋极地捕捞渔具落后是影响我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长期以来相关渔具主要依赖进口,附加值低。面向远洋渔业产业需求,通过自主设计与不同尺度试验,针对不同鱼种特点,研发了面向极地、大洋、过洋不同捕捞对象系列新型网具产品,提升我国远洋渔业“中国制造”水平。其中,自主研发的南极磷虾拖网日间最高网次产量达60吨,网次产量居同渔区渔船领先水平;远洋深水拖网绞机突破了千米作业水深限制,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过洋性变水层等系列拖网较原有网具产品捕捞量提高120%,能耗降低12%;改进型高强度舷提网平均捕捞秋刀鱼单网次产量达3.8吨,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相当;大洋中层拖网日均产量达到10.3吨,可满足开发中东大西洋中上层渔业资源需求。远洋极地捕捞系列新产品可在我国远洋捕捞行业进行推广应用,改变网具依赖进口现状。
深远海养殖工船入选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新装备
针对近海渔业资源日趋衰退,水产养殖空间持续压缩的现状以及拓展养殖新空间的需求,围绕深远海养殖品种筛选、设施安全、机械作业、智能管控等重大装备需求,构建了“模型可视化、操作可动化、模式可推广化”的三维设计模型,研发了系列移动式养殖工船,完成10万吨、20万吨和30万吨级移动式养殖工船设计,我国第一艘3000吨级科研示范养殖工船已开始养殖冷水团三文鱼。
同时,优化了深远海适养种类筛选技术,攻克了野生鱼驯化、亲鱼海陆接力培育、人工调控亲鱼性腺发育等技术,取得人工繁育的重大突破,开发出阶段式养殖工艺,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产能提高2-3倍。深远海养殖工船可在我国沿海地区应用,并可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渔业养殖空间,促进渔业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