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就开始与农机打交道的陈向阳如今已经60多岁了。从二十年前组建农机作业服务站,到2009年创建北京河南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这位“农机大王”可谓见过农机行业的“大风大浪”,按理说,已经不会有什么事情能让他感到新奇。然而事实并不如此,这两年合作社增加的“新成员”着实让老陈兴奋不已,究竟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别看陈向阳年纪不轻,可是在农机这件事上,他却有着最时髦的眼光,从京郊全面推行秸秆禁烧,合作社就购买了先进的秸秆打捆机,2015年合作社还引进了2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投入了春耕生产,所以,在老陈的合作社里,各种新潮的农机具应有尽有。“这几年,都流行农机智能化,这无人驾驶的拖拉机确实好,用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不仅可以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5%以上,作业精准度达两厘米。”陈向阳告诉记者,“不过,这还不是我这最厉害的。”
老陈神秘的神情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在他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陈向阳口中的“神器”。“真正的智能化不能只应用在农机作业的某个环节中,而应该是覆盖全程机械化各个环节的。”陈向阳娓娓道来,“从外观看,这台播种机没什么不同吧。其实,它安装了机械化作业全程智能监测系统,利用红外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摄像头等传感器,根据导种管的种子是否通过判断种子的下播状态以及导种管的通畅状态。这种监测技术适合于条播、穴播机,主要用于玉米、小麦播种质量监测。如出现漏播、缺种等情况,声光报警装置会及时发出报警,提示机手对相应行的播种箱进行检查,报警准确率达到100%。”过去一个简单的播种现在能搞出这么多名堂,不禁令记者感到吃惊。在一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后面,老陈又停下了脚步,“你再往这边看,安装了机械化作业全程智能监测系统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能够通过流量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来判断植保机的作业状态,监测植保作业覆盖量、喷药均匀度及喷头压力等作业参数。这样能够确保植保流量监测误差在5%以内,有效提高植保作业的均匀性,有效避免农药的重喷和漏喷。”
据陈向阳介绍,这套机械化作业全程智能监测系统不仅在播种、植保环节有用武之地,还在收获、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环节大有可为。“比如,在收获这个环节,可以实现收获质量监测;用在深松作业环节能够实现耕深准确探测、面积精准计算、轮作报警等功能,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为深松补贴发放提供数据依据;用在秸秆捡拾打捆环节,能够使打捆计数准确率达到100%,有效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同时也为政府补贴提供依据。应用这套系统还能实时采集车辆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油耗状况。结合车辆运行轨迹和不同计算模型,准确分析车辆在不同时段的油量变化。根据不同的土质、不同的作业类型制定不同的农机作业方案,来节省农机的油耗损耗。不仅如此,农机油耗监测还能识别农机加油、漏油。如果发生漏油情况,实时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农机维护。”陈向阳对机械化作业全程智能监测系统赞不绝口,“总而言之,全程机械化作业有了这套系统,就是如虎添翼,省时、省力、省人工。”据了解,近几年,河南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升农机作业的管理水平,引进的机械化作业全程智能监测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多元传感器融合技术、断点续传技术,实现了将大数据处理及农机信息化的完美结合。为了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精细化管理,合作社还引进了农机作业监管平台。据了解,该平台主要是面向管理人员及合作社人员查看所辖区域的农机情况、作业情况,主要功能包括农机定位、轨迹回放、作业面积实时监测,不同作业类型的作业详情展示。
近年来,北京市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的经营方式也面临转型。对于农机化发展来说,如何将科技真正与全程机械化结合起来中,创造更多增值服务,将是农机部门与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探索的道路。为此,在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的支持下,河南寨农机合作社作为全市智慧农机合作社示范典型,引进机械化作业全程智能监测系统和农机作业监管平台,有效提高了合作社农机管理效率,提升了田间机手的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