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菜
糟辣椒1000斤、白菜5000斤、莲花白3000斤……10月22日凌晨5点,贵阳一中食堂负责人就开始清点刚运到的农产品。中午,热腾腾的白菜汤、糟辣鱼、炝炒莲花白端上了学生的饭桌。
“校农结合”的实施,不仅让学生吃上了爽口健康的饭菜,也让村民喜笑颜开。
最近,今年60多岁的开阳县高寨乡杠寨村村民秦国芬一有时间就到小米椒种植基地帮忙采摘。“在家门口每个月能拿2000多块钱,补贴日常家用一点问题也没有。”秦国芬说。
不仅村民的幸福感增强了,杠寨村村主任毛宁心里也很舒坦:“700亩小米椒有的被送进学校,有的被修文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收购,有的加工成糟辣椒……不用担心销路的感觉真好。”
待糟辣椒一加工好,毛宁就立马和贵阳一中食堂主管宋万霞取得联系。10月17日,宋万霞组织各食堂的负责人来到杠寨村,立即下了1000斤糟辣椒的订单。此外,双方还达成下一步的合作协议,杠寨村按照贵阳一中的“菜单”种植土豆、白菜、莲花白、青椒等10余个品种的蔬菜,成熟后将优先采购。
其实,这已经不是杠寨村和贵阳一中的第一次合作了。2015年以来,贵阳一中累计直接采购杠寨村的白菜、胡萝卜、土豆、腊肉等农产品100余万元。“‘校农结合’让村民可以放心种植。”毛宁说。
驻杠寨村工作人员王政国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年可种植一季玉米和油菜,收入在1000元左右,如果种蔬菜,好的可以种3季,收入是玉米的6倍。
“校农结合”订单式的生产,将学校的农产品需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对接起来,不仅让杠寨村的村民感受到幸福,也让清镇市麦格乡龙窝村村民增强了种植蔬菜的信心。
今年4月,龙窝村种植的青菜获得大丰收,村主任赵九江却愁上眉梢:“地里还有3000斤青菜没销路。”
贵阳学院对口帮扶龙窝村,得知这一情况后,该院后勤科长陈蓉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前去全部收购。不仅如此,贵阳学院还和龙窝村达成长期合作协议,鼓励龙窝村按要求种植,学院定期采购。此外,该院还设立“农校结合”直销超市,销售各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
“两个月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将吸纳村民共同发展规模产业,带动低收入困难户增收。”驻龙窝村第一书记王渊说,与贵阳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后,销路问题解决了,村民准备放手大干一场。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全市学校食堂共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2861吨,占采购总量的20%;2018年3月至6月,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8993吨,占采购总量的57%,“校农结合”成为贵阳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