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驮载脱贫奔康的希望服重致远(图)

   日期:2018-11-02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    浏览:382    评论:0    

  时值深秋,河北省阳原县已是萧瑟一片。在该县化稍营镇的一片山麓坡地,一个万头规模的现代化养驴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扩建。前来调研的阳原县委书记孙海东告诉养驴场负责人:“天凉了,工期要抓紧,有困难就提出来,县里可以组织力量协助你们。”

  自去年初被确定为脱贫攻坚和特色富民重点产业以来,阳原县养驴产业政府扶持、企业青睐、贫困户欢迎,发展迅速。全县计划两年内,实现驴存栏量翻番,贫困家庭户均超过两头。

  近年来,随着毛驴役用、运输功能逐渐被机械替代,全国毛驴养殖呈衰减趋势。现在,阳原县反其道而行之,大力发展这个小众产业,出于怎样的考虑?具备什么基础和哪些优势?小毛驴究竟有多大能量,能否驮载起脱贫攻坚、助力小康的希冀?记者揣着这些问题,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一头好驴,从历史中走来,抖落身上尘埃,焕发新的风采

  这是一片不同寻常的土地。阳原县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阴山与恒山余脉间,桑干河穿境而过。200多万年前的泥河湾文明从这里发源,东方人类从这里走向世界。

  这是一片贫瘠异常的土地。两山一川的特殊地貌构造下,阳原县山多地少,全域仅16%的河滩地适宜稼穑农耕。

  世代以来,这里的人民一直与贫困做着艰苦斗争,时至今日,仍是国家级贫困县。

  “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确保广大父老乡亲过上小康生活,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本地优势出发选对找准产业。”孙海东说,养驴产业是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选定的。

  相比于猪、牛、羊等大规模养殖的畜牧产业,全国仅400多万存栏量的驴产业,确实是不起眼的小产业。但在孙海东看来,这个产业大有前景:“农业的本质是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同样的资源,在不同历史阶段,因利用方式、社会需求不同,能产生的价值也各异,驴的肉用、奶用、药用价值正在得到发掘,可以说浑身是宝。”

  市场是最准确的风向标。翻看阳原县所做的驴产业市场调研报告:近年来市场对驴皮、肉、奶、胎盘等的需求不断上升,供需缺口持续拉大,价格一路走高;驴产业没有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作为阿胶主要原料的驴皮收购价在8年内翻了十多倍,驴肉价格早已把牛肉远远甩在身后,一斤冻干驴奶粉的售价更是高达2500元。

  然而,扶贫产业的选择,既要登高望远重前景,更需脚踏实地合域情。对此,阳原县委、县政府有着清晰认识。

  “阳原县发展驴产业有历史传统、群众基础,符合当地农牧结合的实际,背靠京津大市场、销路广阔,养驴疫病问题特别少,面源污染也容易消除。”阳原县政协主席、县驴产业发展专班牵头领导刘峰说。

  阳原县养驴始于两汉时期,2000多年来,阳原驴的养殖经历了无数次兴衰更替。

  俯瞰全国地图,阳原县东邻北京、西接山西、北达内蒙古,自古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走廊,为天然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与阳原毗邻的宣化,就曾是屯兵十多万的军事重镇。由于性情温顺、适应力好、富持久力、能拉善驮等优点,驴在这里充当着边贸不可或缺的货物运力,是军队屯垦戍边、征战驮运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在阳原,有一串特别的地名——一马房、二马房……十马房,据传这些地方都曾是集中养马、畜驴之所,可见当时规模之盛。新中国成立后,阳原被定为国家军骡繁殖基地,养驴育骡驴产业得到大力扶持,驴的存栏量在长达30多年中一直位于大牲畜之首,峰值曾达3.5万头。

  在长期的养殖、育繁过程中,阳原培育成了生长快速、个高体重、产肉率高、驴皮厚实、出胶率高等特点的优良品种“阳原驴”,被列入《中国畜禽优良目录》。2016年,“阳原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与猪、牛、羊相比,驴很皮实,抗病性强,几乎不得传染病,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去照顾,风险小,省心省力。”曾养过9年奶牛的养驴大户明佳说,阳原靠近高原,山地、丘陵多,气候冷凉,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驴疫情。

  驴虽易豢养,粮草不可缺,阳原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先天不足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了阳原很多土地只适合种植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收割后遗留的大量的谷草并不适合普通家畜,而耐粗饲的驴却很爱吃。

  “一头驴一年需要2000多斤粗饲料,两亩小米的秸秆就够了。”有着几十年养驴经验的张家口旺地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斌说。

  “发展驴产业,阳原10万亩小米秸秆能保证提供5万头驴的饲草料。”阳原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涛说,为了配合驴产业发展规划,全县正在推广杂粮杂豆种植,尤其是市场效益高的有机杂粮,同时规划了万亩苜蓿种植区,粮改饲发展畜牧业、增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发展循环农业都因为驴而有了新的抓手。如今,阳原驴抖落身上尘埃,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个产业,向全链条发力,擘画发展蓝图,凝聚各方心力

  阳原发展养驴产业,可谓基础坚实、底板扎实,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但是要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也面临诸多困难——存栏总量小、规模养殖少、加工企业缺、产品链条短、品牌影响弱……

  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基于以上现实,阳原县委、县政府从产业发展规律和脱贫攻坚目标出发,明确了试点先行、龙头带动、政府扶持、金融帮助、贫困户参与的发展思路,确立了繁育为主、育肥为辅、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模式。

  “我们养驴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育肥、取皮、卖肉,而是要通过扩大规模,完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休闲一体化、全链条的发展格局。”阳原县县长李德说,力争到2025年将阳原县打造成养殖规模超10万头的养驴强县。

  从传统养殖升级到现代产业,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来满足养前、养中、养后全产业科学高效发展需求,其中相当部分是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离不开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

  把脉产业现状和痛点,了解市场化养殖主体发展需求,阳原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支持良种驴繁育与圈舍建设。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保种育种是养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县仅有8000头基础母驴,我们计划通过购买和自繁相结合的方式,在今年底突破2万头,到明年再翻一番。”阳原县农牧局副局长贺军说。

  今年9月份,阳原县正式启动良种驴繁育中心的建设。据贺军介绍,中心是采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政企充分合作——政府购买仪器设备、企业建设办公用房并提供种驴精源、政府与企业联合科研;在运营上,中心繁育技术研究实行政府项目拨款制,配种和技术服务有偿提供但低于市场价格,预计建成后每年可以生产10万支良种驴细管冻精,将有效加快全县驴产业良种化的步伐。

  推动养驴产业发展,市场主体是主力军,尤其是规模化养殖龙头企业。然而,近些年全县养驴业一直处在低谷,存栏量最低时仅几千头,大部分散养在千家万户,没有成规模的养驴场。

  找谁来养、钱从哪里来?这些都是必答题。对此,阳原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指挥棒”作用,在2017年9月出台了《阳原县养驴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重点扶持参与扶贫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养殖大户、合作社,对圈舍、饲料用房、加工厂房等投资给予10%-30%不等的财政补贴。

  优惠政策的效应很快显现——市建投集团来投资了、在国外经商的企业家回来办场了、小驴场开始扩大规模了、养牛大户转养驴了……良好的产业前景,叠加政府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市场主体参与到养驴产业中。

  “我对驴产业的前景非常看好,尤其是营养和口感都非常接近母乳的驴奶,代表着这个产业的未来,皮和肉只能算淘汰驴的剩余价值。”在巴基斯坦做了9年工程、承建了该国最大水电站的商人赵飞,由于扶持政策吸引和对家乡的感情,去年回到老家成立了宸鹏佳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事驴产业。

  “阳原自然生态很好,离北京不到300公里,非常适合发展奶业,但养殖规模是前提。”谈起未来的计划,赵飞说,他准备从良种繁育和规模养殖做起,配套建设年产1000吨鲜驴奶的加工厂和年消化1万头驴的屠宰场,着力研究驴皮、血、胎盘等深加工技术,建设驴文化小镇,争取成为高附加值、全产业链企业。

  企业发展劲头足,政府也急企业之所需,雪中送炭。针对养殖主体普遍存在的参保和融资难问题,阳原县委、县政府鼓励保险公司上门为毛驴定制了特种养殖保险,筹集240万元为全县毛驴撑起了风险防范“保护伞”,也为活体毛驴抵押贷款奠定了基础。现在,阳原县的大型毛驴交易市场已在谋划中,建成后有望成为区域甚至北方地区的交易、集散中心。

  得益于各方共同努力,短短两年,阳原县的规模化养驴实现了从无到有,2个1万头、2个5000头存栏规模的养驴场正加紧建设,驴产业的服务支持体系和链条各个环节都动了起来,一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驴产业体系雏形已现。

  一种模式,携贫困户同行,紧密利益联结,共同致富奔康

  助推脱贫攻坚,这是阳原发展养驴产业的一个出发点;让更多贫困人口参与到驴产业当中来,共享驴产业发展的红利,进而走上致富道路,则是落脚点。

  “现阶段,我们通过优惠政策、扶贫资金的运用,引导、鼓励新增养殖项目优先向深度贫困村布局,就业岗位与合作机会更多向贫困户倾斜,探索短期脱贫、长期致富的发展模式。”孙海东进一步阐述了县委、县政府的思路和意图。

  企业是以营利为发展目标和生存方式的理性经济人,要实现企业更好带动贫困户,离不开科学设计、严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政、企、农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实现协同、互补发展,构成了阳原县驴产业模式的基础逻辑和基本路径。

  从实际出发,向问题发力。针对贫困户普遍缺乏启动资金、劳动能力、专业技能、经营头脑、脱贫信心的状况,政府在圈舍建设补助的基础上,以保本分红的方式运用扶贫入户资金,激活企业积极性,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框架内,系统解决“五缺乏”难题。

  在政府的组织、监督和规范下,阳原县的贫困村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扶贫入户资金折股入社,合作社将社员资金统一购买驴驹后交由企业进行专栏饲养,以避免贫困户养驴技术落后、设备不足导致扶贫资金效益低。

  在利益分配上实行“3+2”模式,即规模养殖企业在前3年,每年按扶贫资金的10%进行基础分红,第4年企业与合作社按6∶4的比例分享养驴收益,第5年扶贫资金全额回到合作社。

  “我们合作社有75户社员,全是贫困户,政府用扶贫资金买了29头驴,放在宸鹏佳禾的场子里养着,今年每户社员获得了300元的分红。”阳原县土河子村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赵宝军对这种利益分配方式非常满意。

  除了“农民的驴由公司养”之外,阳原县还探索出“公司的驴农民养”的模式,为贫困户致富铺就了一条新路。

  “我和老伴儿今年都60多岁了,干不了力气活,但能干点轻活,孩子们常年在外打工,家里院子都闲着。”阳原县化稍营镇一村贫困户贾生说,多亏了镇里的养驴场,给自己和老伴儿提供了养驴的工作,边干边学技术,觉得养驴也不难,准备等明年申请领养些驴回家喂,多赚点儿钱。

  贾生所说的领养,是养驴企业带动贫困户的一种模式: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场定岗务工、培训,系统学习现代养驴技术,待学成后,公司提供驴驹、饲草料和跟踪技术服务,政府提供养殖保险,贫困户全程不需要任何投入,只要按企业规程来养,每头驴就可以收入代养费500元。

  据了解,熟练掌握养驴技能的农户,利用自家闲置屋舍和院落作为圈舍,每年可以养殖20头以上,收入过万元。“我准备明年领养80头,到年底就能收入4万元。”赵宝军说。

  对于希望发展小规模家庭养殖场的贫困户,阳原县也形成了一套扶持体系,即合作社按照6∶3∶1——扶贫资金占6成、驴活体抵押贷款占3成、贫困户自筹1成的筹资方式,为贫困户发放成年基础母驴,免费提供保险、贴息和授精配种服务,由贫困户自主扩繁、独立经营。待其稳定脱贫后,将扶贫资金退还合作社、贷款偿还银行。

  这套办法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缺购驴资金的难题,更好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盘活了贫困家庭的闲置资产,除了房屋、院落外,承包地所产的秸秆也可以回收利用,带来额外收入,同时更带动了调结构、种饲草、饲料的积极性,种地获得的效益更好。

  多方联结借助驴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探索,还在阳原继续,更多创新、有效的模式将在实践中诞生。

  《后汉书》有云:夫驴乃服重致远,上下山谷。新时代,驴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驴产业宛如一轮朝阳,冉冉升起,正照耀在阳原大地上。那里,一头小毛驴,正驮载着数万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翻越贫困大山,奔向全面小康。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