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毛红地’、元宝型,是‘马记鹿茸’的特点。”作为吉林辽源东丰县黄泥河镇文福鹿场的主人,李春伟对鹿茸了如指掌。早起,他从鹿舍转到楼上,数百副鹿茸挂在两间屋子里,等待风干。收购季快到了,这批鹿茸将由他主动定价,销往全国各地。
东丰,是中国梅花鹿之乡。清代,这里是盛京围场、“皇家鹿苑”;1947年,全国第一家国营鹿场、第一个梅花鹿良种繁殖基地在这里诞生。199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国营鹿场解体改制,东丰的梅花鹿产业走入个体经营阶段。
2000年,李春伟的岳父开办了文福鹿场。然而,鹿场刚起步没多久,岳父就病故了。义不容辞地,李春伟挑起了鹿场的担子。
2002年,他进了200头鹿,开始磕磕绊绊的经营。“那个时候养鹿市场是比较乱的,个人的养殖力量不均衡,技术上有差距,有赔有赚。”
那时的李春伟,对于梅花鹿几乎一无所知。但岳父留下的鹿场,他打定了主意要经营下去。不懂技术,他就请来老师傅指导,仅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养鹿知识,将鹿场的发展带上正轨。
几年间,鹿场的养殖规模发展到了400头。如果迅速繁殖,两三年内即可达到800头的规模。然而,市场的寒流不期而来,2004年起,梅花鹿价格一跌再跌,达到了400元一头鹿都无人问津的程度。东丰的鹿农损失惨重,许多鹿场清空存栏,黯然退场。李春伟到处去借钱,有人劝他说:“你干点别的吧,不要养鹿了。”
李春伟不干。自进鹿以来,他一直坚持养殖东丰型的特产梅花鹿,老祖宗传下来的优质种源,不能毁在他的手里。背着二三百万元的欠款,他硬着头皮撑下去。养鹿的饲料供不起,他就控制鹿群的繁殖,含泪对母鹿妈妈说“对不起”,处理掉刚下生的小鹿,内心盼望着低谷期赶快过去。
持续数年的市场低迷,东丰县开始采取措施,扶助鹿农,给每头梅花鹿200元钱的补贴,联系银行、保险公司提供贷款和保险,帮大大小小的鹿场撑过困难期。政府的帮助,给了李春伟极大的信心,他相信,不需要太久,他就能熬过来。
2009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鹿产品的养生价值重新得到市场的重视,梅花鹿产业的寒冬过去了。时至今日,李春伟的文福鹿场已扩大到1000头的规模,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仔鹿的市场均价每只近1万元,一副鹿茸的利润至少是4000元,算下来,鹿场年利润可达400万元。”
十八载风雨浮沉,李春伟的成功背后,是东丰县数百年梅花鹿养殖的历史传承,更是全县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产业引导、多方支持的结果。
去年,东丰全县梅花鹿饲养量是23万只,鹿茸产量达到150吨,梅花鹿养殖产值达14.7亿元,梅花鹿加工企业产值3.5亿元,形成了以乡、村、屯为主体的区域化、专业化养鹿基地,和集中连片养殖、群体推进的发展格局。新研发的鹿类产品层出不穷,相关的文化旅游项目也在逐步落实。去年开始实施的梅花鹿驯养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已驯养出130多只观赏型梅花鹿,接待游客达10万多人次。
东丰县专门成立了梅花鹿产业发展办公室和梅花鹿管理协会,为鹿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后盾。对于在县内投资的梅花鹿企业,东丰县在市场注入、基本建设、加工销售等方面给予倾斜,并设立梅花鹿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推进梅花鹿产业向养殖标准化、原料标准化、包装标准化、检验标准化方向发展,全力打造东丰梅花鹿的产业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