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享有“中华药都”“药材之乡”美誉的亳州市一派丰收景象,田野中连片的中药材大都开始收获,亳芍、牡丹、白术等中药材今年喜获丰收。
近日,记者来到谯城区颜集镇黄营村,500亩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望无边,这些中药材已经成熟,农民正在田间忙着收获。
黄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高纲告诉记者:“这500亩中药材是本村种药大户王红星种植的,几年前他流转土地,与农户签订了5年租地合同,每年支付农户每亩1000元租金,其中涉及贫困户26户。这些贫困户除了收取租金外,农忙时节还能在基地务工,每天收入70元。”
正在基地忙碌的陈德良老汉是黄营村建档贫困户之一。陈老汉夫妇今年都已70岁高龄,两个孩子在外地打工,老两口体弱多病,曾多次住院,把攒下的几万元积蓄全部花光了,还借了不少外债,成为该村建档贫困户。
“为了帮陈老汉老两口尽快脱贫,村里给他提供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可收入500元,同时还帮助他种植中药材,他原先种植的中药材由2亩扩大到5亩,政府每年每亩补贴1500元。在药材收获季节,陈老汉还可以在本地种药大户那里打零工,每天收入60多元。”村书记侯正稳说。
记者来到陈老汉家里,看见他家小院里还晾晒着牡丹等中药材。陈老汉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住的是快要倒塌的土坯房,2016年春,村里帮我申请危房改造计划,如今没花一分钱就住上了新房子。现在,我家每年收入16000多元,不愁吃,不愁穿,住房、看病都有保障,党的扶贫政策就是好啊!”
在黄营村,种药大户王红星还建了一个花茶加工厂。记者走进花茶生产车间,看见工人们正在包装花茶。“厂里工人近70人,都是本村农民,其中贫困户有37人。长期工在这里一年收入3万元左右,短期工也能收入5000元左右。”王红星告诉记者,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厂里每吸收一名建档贫困户就业,政府每年补助厂里1000元。“以前我在家只能带带孩子,现在在厂里上班,每月能挣2000多元,还能照顾家庭,比外出打工好。”29岁的村民朱某笑着告诉记者。
黄营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4836人,贫困户有237户、413人。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村扩大了中药材种植规模,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00亩扩大到现在的5000亩,靠中药材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如今全村绝大多数贫困户已脱贫,剩余的25户、47人也将在今年脱贫。
颜集镇副镇长任艳萍告诉记者:“为加快脱贫步伐,颜集镇积极探索产业扶贫路径,支持引导合作社、种植大户带动贫困户种植中药材致富。全镇9.4万亩土地,种植中药材5万多亩,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4个,共3000多亩,中药材成为脱贫主要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镇已有1508户、2444人脱贫摘帽。”
“为防止脱贫户返贫,镇里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及新型农民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户脱贫。”颜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森告诉记者。
据亳州市谯城区农委党组成员王洪愿介绍,谯城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万亩,中药材已成为谯城区脱贫致富支柱产业。目前,全区58个贫困村产业达标认定中药材达标的占40个,中药材产业带动18465户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