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它和人民福祉紧紧相连。如何推进绿色转型,融入绿色发展?云南省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科技人员用创新、用行动,在全国率先形成甘蔗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成为国家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蔗区主推的技术,开启云南甘蔗种植的“轻简化”时代,推进了云南蔗糖产业提质增效。
绿色发展的迫切呼唤
400多万亩郁郁葱葱的甘蔗林,承载着滇南、滇西南600万名蔗农的脱贫增收希望。位列全国第二大甘蔗产区,云南蔗糖产业已成长为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同时也是全省经济发展和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放眼全国,云南蔗糖产业的发展成绩同样耀眼:全国第二大甘蔗基因库在云南;甘蔗出糖率全国最高;全国吨糖制造成本最低的前10名糖厂被云南包揽……
蓬勃发展的云南蔗糖产业,在发展中同样面临着绿色转型的严峻考验。
“云南省甘蔗种植还存在施肥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分利用率低;传统甘蔗栽培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农村劳动力短缺;甘蔗生产成本高、蔗农收益低等困难和问题,这些短板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蔗研究所农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邓军分析,目前云南省甘蔗生产中重视化肥施用、忽视有机肥施用的现象还很突出,施用有机肥的蔗农仅占5.87%;云南省蔗区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在空间上分布也不均匀,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蔗区年降雨量可达1200至1500毫米,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蔗区仅为600至900毫米;在传统的甘蔗中耕环节,揭膜、除草等需要大量人工,加上现在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大约有三分之一外出务工,在家务农劳力老龄化严重,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甘蔗的生产成本主要由种苗、农资、人工和社会化服务等成本构成,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30%至40%,甚至更多。
破难题、补短板,打造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云南蔗糖产业亟须创新思路,走绿色发展之路。
节本增效的科技创新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在科技上有所作为。云南省多位甘蔗专家提出,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云南蔗糖产业向轻简化方向发展。
瞄准困扰云南甘蔗种植的“症结”所在,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张跃彬率领团队不懈创新,攻克了甘蔗轻简生产所需的生产物资和使用技术难题,在全国率先形成了甘蔗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甘蔗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重在机、药、肥、膜的综合应用。团队研发出甘蔗降解除草地膜的生产工艺和系列专利产品,研发出以氮(肥)为内层、磷(肥)为中层、钾(肥)为外层,前期(苗期)释放外层磷、钾肥,中期(生长期)释放氮素的甘蔗控缓释肥工艺生产技术。试验表明,减施20%缓释肥的甘蔗产量及糖产量与常规施肥的相当,一次性施用甘蔗缓释肥能获得较好的种蔗效益;地膜全覆盖的甘蔗产量最高,全膜覆盖具有良好的保温保墒效果,光降解除草地膜全覆盖的增产增收效果最明显……”邓军为我们解疑释惑:甘蔗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是甘蔗地膜全覆盖技术、肥料农药混合一次性施用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创新,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甘蔗生产中的施肥、施药、盖膜等工序,无需除草和中耕管理,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实践证明,轻简化栽培技术在保水、保湿、保肥上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的研发应用,促使云南省甘蔗生产迈向了全膜覆盖周年保水、一次施肥全年供给、无需除草和中耕管理的“轻简化”时代,促进了蔗糖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