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同许家坝镇扶贫站站长吴志昌前往该镇坑水村的中药材基地查看药材管护情况,一下车,二十余个黑色大棚像卫兵一样排列在眼前。随手走进一个大棚,就看几位大娘有说有笑的正弯着腰两手在药材的周围拨弄着。一位姓周的大娘走过对我们说道:“站长,又来查看药材情况了,你不用每天来的,我们会把药材管护好的,以前我在家只能照顾老人、孩子,做点家务事,现在党的政策好了,我在自家门口就能务工了,而且我家的地还租给公司种药材,不仅有租金还有分红呢,一年光这就是一大笔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这得要好好感谢你们,感谢党和政府。”
吴志昌介绍道,我镇中药材基地是2017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涉及蒲家寨村、坑水村、通树堡村、许家坝村、街联社区五个行政村(社区),流转土地1000余亩给村集体。目前,该基地种植白芨465亩,完成标准化大棚建设1000亩,建成高标准现代化种植大棚1501个,600立方米灌溉水池1个,机耕道4公里,喷灌设施安装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观摩台基本搭建完成,覆盖贫困户193户624人。
许家坝镇的中药材基地只是思南县的一个缩影,在该县的其他地方,一个又一个的中药材基地正强势来袭,为思南县夺取脱贫攻坚胜利、带领群众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思南县把中药材作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中药材作为打赢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硬仗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该县采取“龙头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重点打造铁皮石斛、白芨、吴茱萸、油牡丹四个“千亩”高标准基地,五个无公害绿色“万亩”花椒产区。
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全产业链投资、全利益链联结、全要素链组合、全流程链优化、全责任链压实“五全五定五聚焦”发展思路,合理规划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围绕“五带一核”,将中药材、经济作物立体式种植基地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农庄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成原生态观光旅游、中药健康体验的风景区和绿色旅游景观带。
培训引导群众。注重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狠抓政策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在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力更生的能力,切实解决“转观念、换思路”的问题。紧紧围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中药材种植大户为培训重点,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培训10期,培训农户150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2人次。
强化技术指导。一是对药园实行标准化管理监控,建立田间档案,强化药园管理“两个统一”。同时,依托“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组织农技服务专家435人,深入田间地头,送经验、送办法、送技术,开展技术指导服务7053次。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全覆盖,指导创建中药材产业示范点20个。二是成立省内首家花椒植物医院,对花椒生长全过程进行检测,为全县青花椒绿色产业提供科研保障。在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乡镇设置片区技术定点服务工作站,为“椒农”提供技术服务。
整合社会资源。采取国家投资引导、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辅助、农民积极自筹、社会各方参与等措施,对中药材基地建设、初期管护上给予资金支持,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利用省级扶贫基金政策扶持机遇,支持鼓励贵州康达中西药业有限公司、贵州远昌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申报省级产业扶贫子基金。截止目前,获批中药材产业项目4个,获批基金3.93亿元,到位基金1.03亿元。
抓实产销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协调省内外制药企业到县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按订单需求生产,开展多形式的产销对接,提高原材料供应比例;同时,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积极对接常熟市中药制药企业,力争纳入常熟市中药材原料供应基地;鼓励支持县内中药材企业全产业链发展,组建科研团队,建设深加工厂、检测中心,自主研发药材产品,建立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切实解决“卖得出、卖得好”的问题。
盯收入促脱贫。积极探索企民共建发展模式,鼓励农户以土地、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经营主体,参与生产发展,将投入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量化到项目区贫困户,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方式,明确贫困群众在各链条、各环节的收益份额。据悉,该县中药材项目普遍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带动5000多户农户,覆盖贫困户1000多户4000余人。
据悉,该县主要种植了花椒、白芨、铁皮石斛、吴茱萸、黄精、金银花、何首乌、佛手、油牡丹、太子参、天麻、茯苓、罗汉果、丹参、砂仁等几十个品种,发展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规模种植户共187户,其中村集体经济77个、企业26个、专业合作社36个、家庭农场22个、规模种植大户26户,累计发展中药材7.13万亩,投产面积5700亩,预计年内实现产值48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