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华清绿谷新米上市:碱地展新貌 硕果慰故人

   日期:2018-11-09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    浏览:371    评论:0    

  11月5日,蓝旗营小区的一栋6层小楼。

  这里俗称“院士楼”,可能是中国院士最集中的地方,居住着近百名两院院士。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徐旭常生前就住在这里,他的夫人何丽一老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何老师向记者回顾了徐旭常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开展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壤的过程。“那个时候特别困难,只能从其他项目挤一点经费从事这种跨界项目的研究。自从他钻到了这个领域里面,家里的事情就完全顾不上。”

  基地改良前(亘古荒原 未被污染)

  基地改良后(清华技术 清洁水源)

  自1995年开始,徐旭常院士带领清华大学科研团队致力于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的研究,先后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西等十个省区进行了科研实验,结果效果非常显著,并获得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改良地块与未改良地块对比图(扶贫增收 利国利民)

  “我和他在一起最长的时间,就是他去世前八个月”,说起这个,84岁的何老师眼眶湿润:“直到去世前昏迷阶段,照顾他的保姆说她到甘肃摘棉花,那里有很多盐碱地,大片大片白花花的。他一下子就精神起来,和保姆讲那个地区盐碱地的成因和治理办法。”

  经过15年的科学研究和超过15万亩盐碱地改良实践,清华大学于2010年牵头发起成立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盐碱地及各类边际土地大规模改良和综合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政策和理论方面提供指导,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独家授权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使用专利并负责推广与应用。目前清华大学和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与多个省(自治区)和市、县政府签署了盐碱地生态修复的战略合作协议,已在西北、黄河上游、华北和东北各建立万亩级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总计改良面积超过32万亩。

  人工除草(良心品质 营养安康)

  陪同采访的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鸿祥告诉记者,仅吉林大安基地面积就达4万亩,都是没有任何污染的新荒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特别适合规模化作业和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基地周围有五大国家级湿地,生产的大米通过了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有机认证。基地建设不仅通过提升就业和技术培训带动了周围农民脱贫致富,壮大了集体经济,还通过占补平衡项目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华清农业计划在盐碱地集中并且配套条件比较成熟的松嫩平原,以大规模盐碱地改良利用为基础,建立弱碱食品产业园区。“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这些清洁的土地资源,在我国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质量提升的大趋势下,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美味的农产品。”

  大安基地环境(生态和谐 国家计划)

  同行的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王淑娟副主任表示,自徐旭常院士开始,中心的三代科学家不断研究我国不同类型土壤修复和环境改善。非常痛惜的是,徐旭常院士和陈昌和教授先后离开了我们。下一代科学家一定会继续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这些土地从来没有被污染,种植出来的碱地大米口感很好,特别是非常安全。”华清绿谷碱地有机米,“碱”回健康。何丽一老师本人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中草药研究专家,40多年来主要从事中草药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我没有让中心老师和华清农业的工作人员知道,就从‘华清绿谷京东旗舰店’上自己买了好几十份送给我和老徐的老朋友们。”

  这,也算是一种告慰。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