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区北小营镇前鲁村第二届水稻收割节在一片水稻田里开幕。一群群来自北京市内的居民带着孩子们,拿着镰刀走向早已成熟的水稻,弯腰收割水稻,体验京北地区流传两千多年的水稻农耕文化。
据前鲁村箭杆河边合作社村民介绍,今年这300亩水稻田还是选用香稻等优质品种,平均亩产稻谷大约在600斤左右,生产的有机大米,既香软可口,又安全放心。这种有机大米的价格大约在15元一斤,已经成为前鲁村民增收的一条主要渠道。
前鲁村位于顺义平原腹地,潮白河东岸,全村1000余户,是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的爷爷张堪引种水稻中心。相传两千多年前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在北小营镇开稻田8000余顷,把水稻种植技术引到北方,使百姓得以富足。如今,前鲁村现有耕地500余亩,水田300亩,是前鲁贡米“三伸腰”的产地。
前鲁村村民仍然采用古时候人们用石灰浸种方法,以杀死种皮表面的有害病菌;育苗也是古法炒土育苗,高温加热育苗土壤,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病菌、虫卵及草籽;水稻成熟时,村民采用光线驱鸟,不破坏自然环境。村民们对水稻田病害的治理,也是采用生物方法和人工除草。2017年,村民们引进500只鸭子,在水稻田里稻鸭共存,鸭子既除草、又施肥;村民还种植40亩黄豆,作为鸭饲料补充。2016年,这些水稻田平均亩产500斤,2017年就达到800斤。
北京顺义区北小营镇工作人员还向记者表示,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但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