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鲈,我国特有鱼类,但谁也没想到,若干年后,这条曾经被当成野杂鱼的品种将登上大雅之堂,且身价不菲。
攀鲈属鲈形目,攀鲈亚目,攀鲈科,攀鲈属的小型亚洲淡水鱼。原产于中国南方、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中国仅龟壳攀鲈一种,俗称步行鱼、过山鲫、辟邪鱼、飞鲫、爬树鱼、攀木鱼、攀木鲈、太阳鱼、铁甲鱼、攀山鲈、刺鱼、刺鲫,分布于香港、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澳门、海南岛及云南省各大小江河下游及邻近湿地、稻田,属中国原生鱼类。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能在陆地上爬行而闻名于世。
耐低氧,抗逆性非常强南北方都适合养殖攀鲈的个体虽小,但是生性凶猛。攀鲈鳃内部上方具有辅助呼吸器官,称鳃上器或迷路器,能纳入空气进行呼吸,对溶氧要求极低,在没有增氧机的情况下亩产可以达到2000斤。
据了解,攀鲈淡水可以养殖,10格以下的海水也可以养殖。适宜的水温是25℃~38℃之间,而且这条鱼也比较耐低温,水温在7℃~10℃时依然能存活,所以除了两广及海南地区可以养殖这条鱼之外,全国大部分淡水养殖塘均可养殖,但在其他气候寒冷的养殖地区,搭冬棚的养殖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养殖模式方面,攀鲈精养模式一亩放苗2万尾~3万尾,条件很好的也可以放4万尾。近几年海南罗非鱼养殖效益低,而攀鲈鱼本身对溶氧要求极低,所以也可以选择和罗非鱼等其他淡水鱼类混养,其中攀鲈鱼的投苗密度控制在5000尾~8000尾/亩比较合适。
据海南攀鲈料经销商郑先生介绍,他那里大概有60户~70户攀鲈养殖户,量也不算小。从养殖情况来看,春、夏、秋季几乎没有什么疾病,只有在低温的时候出现一些烂身的情况。
养殖成本仅4元/斤攀鲈以前的来源主要是罗非鱼的养殖池塘,算是一种“野杂鱼”,规格1两~3两不等。由于味道鲜美,刺少,在当地有一定的消费市场,基本上捕捞上来的鱼都被专门从事收购这条鱼的老板直接收走了,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但偏偏没有人专门养殖。
据郑先生介绍,海南在三年前就有人专门养殖攀鲈了,由于价格稳定,养殖难度低,这两三年养这条鱼的人基本没有亏本的。目前,也已经有攀鲈人工配合饲料推出市场,从养殖情况来看,一般养殖3个月可达2.5两,养殖4个月达到3两~4两即可上市。料比为0.9-1.0,包括种苗、饲料等综合成本在4元/斤左右。目前,塘头价三两以上价格为13元/斤,2两~3两为9元~10元/斤,养得好的情况下利润率超过100%。
选育后的攀鲈更适合养殖攀鲈属于多胎性鱼类,性成熟期为6个月,1对亲本的产卵量约在8万~10万粒。早在3年前,海南就有人进行人工选育。现在养殖户所养殖的攀鲈是经过人工选育的,生长速度比野生种要快,一般养殖4个月左右可达到3两~4两,而以前只能养到2两左右,经济效益并不突出。目前,在海南、广东湛江均有人从事攀鲈的人工繁育,鱼苗价格为0.15元/尾左右。
很多餐厅靠攀鲈火了据了解,攀鲈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都有消费市场。在海南,多家餐厅将攀鲈作为一道特色菜引爆了市场。现在也有专门的收购商主营这条鱼,量也不少,一车也能拉一两千斤鱼。
另外,在云南西双版纳,攀鲈也有不错的消费市场,是傣族常用的食材之一。在傣族人看来,攀鲈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保健食材,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铜、维生素等成分,而且味道十分鲜美。在他们看来,攀鲈是除了内脏之外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吃的食材,只要烹饪得当,鱼鳞、鱼骨都是宝。经过厨师烹饪,攀鲈已经涌现出现很多菜品,火爆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