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平稳,轻于近年。全国发生面积2.89亿公顷次(43.35亿亩次),比2017年减少8.3%;防治面积3.84亿公顷次(57.60亿亩次),同比减少6.6%。其中,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麦区偏重流行,重于2017年。玉米螟、棉铃虫、二化螟、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重发;稻飞虱、黏虫、飞蝗、草地螟等在局部地区发生高密度点片,草地螟进入又一个发生周期。小麦、玉米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
预计2019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发生将重于常年,累计发生面积约48亿亩次。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棉铃虫重发风险高;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黏虫、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飞蝗总体发生平稳,草地螟进入新的发生周期,局地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
水稻重大病虫
1、稻飞虱
稻飞虱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2001-2018年年均发生面积2,446万公顷次。2012年以来,经有效治理,稻飞虱发生总体趋于平稳,年均发生面积1,934万公顷次。预计2019年稻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2、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2011年以来,该虫发生总体趋于平稳,年均发生面积1,516万公顷次。预计2019年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长江下游稻区偏重发生。
3、二化螟
2001-2018年,二化螟年均发生面积1,479万公顷次。近年来,二化螟在南方稻区呈明显回升态势。预计2019年二化螟在西南东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大部稻区偏重发生,部分稻区大发生。
4、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一种常发性病害,2001-2018年年均发生面积1,660万公顷次。近年来,该病害发生总体平稳。预计2019年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南方稻区大部为偏重发生,东北大部和西南南部中等发生。
5、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上一种流行性病害,2001-2018年年均发生面积456万公顷次。近年来,该病发生总体平稳。水稻破口期降雨是该病流行的关键影响因素。预计2019年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西南东部、长江中下游局部稻区偏重流行风险高。
小麦重大病虫
1、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2011-2018年平均发生543万公顷。小麦抽穗扬花期降水是影响该病流行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该病重发频率上升,已成为小麦上的第一大病害。预计2019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小麦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河流域、汉水流域等麦区局部呈偏重流行态势。
2、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大区流行性病害。经综合治理,近10年来该病发生比较平稳,年均发生面积230万公顷,但2017年受极端气候影响,该病在全国大部麦区流行危害。预计2019年小麦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河流域、汉水流域等麦区局部呈偏重流行态势。
3、蚜虫
穗期蚜虫是影响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呈偏重发生态势,2011-2018年平均发生面积1,593万公顷,是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预计2019年小麦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山东、河北大发生。
玉米重大病虫
1、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上常发的钻蛀性害虫,近年来平均发生面积1,880万公顷,在东北和西北北部等地有为害加重趋势。预计2019年玉米螟总体偏重发生。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北部、新疆伊犁地区,二代玉米螟在东北和西南局部地区,三代玉米螟在华北和江南局部偏重发生。
2、黏虫
黏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近10年平均发生面积385万公顷,2012年三代黏虫在北方曾大发生。预计2019年二、三代黏虫总体呈中等发生,东北、华北、西北、黄淮局部地区可达偏重程度,部分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区域。
3、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近年来平均发生面积450万公顷,发生比较普遍,局部危害重。预计2019年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局部高感品种将偏重发生。
其他重大病虫
1、东亚飞蝗
东亚飞蝗经过综合治理,近年来发生总体平稳,但蝗区复杂生态环境增加了蝗虫发生的隐患。预计2019年东亚飞蝗在环渤海湾、黄淮滩区部分蝗区中等发生,局部地区会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
2、棉铃虫
受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棉铃虫在玉米等作物上的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预计2019年棉铃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二代至四代在北方玉米、花生、大豆、向日葵等多种作物田偏重发生,在西北和华北部分区域加重为害态势明显,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
3、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现蕾至花期的降雨是影响该病流行的重要因素。预计2019年马铃薯晚疫病总体中等发生,西南东部、东北北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偏重流行风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