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将至尾声。但农资行业的阵痛却依旧不断。人头攒动的植保会透露出行业人的焦虑、不安。时代变了,大洗牌正在激烈上演,农资行业加速革命中。
回顾2018年,除了少部分企业盈利外,整个行业较为低迷,企业运营的困境比前几年都大。不光要承担外界环境的压力,还要承担对内的成本压力。加上种粮不赚钱,农民不愿多投入,用肥、用药积极性不高。农资行业供大于求的现象仍在,库存积压无法解决。很多企业当年寄予厚望的子公司并没有带来应有的回报,而是以连续几年的亏损,将总公司拖入泥潭,被迫停产或半停产。
重组方面,相比海外陶氏化学和杜邦联姻,拜耳和孟山都合并,国内农化企业“携手”的现象也是不断发生。先有中化国际近61亿人民币收购扬农集团;随后,利民股份8亿收购有60年历史的河北威远农药、动物药业;又有江山股份最大股东中化国际将买家敲定为福华科技,转让价款共计18.03亿元。
除了重组之外,近期行业内化肥企业倒下的消息此起彼伏。世界500强化肥企业子公司兖矿鲁南化肥厂因为累积37亿宣告破产;长期因为亏损资不抵债,六国化工子公司江西六国申请破产重组;湖北宜化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联合化工有限公司因冬季天然气供应受限被迫停产。
农药企业日子也不好过,10月,河北注销96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十家为农药企业;山东枣庄13家化工企业关停淘汰。11月初,湖北近200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被注销,其中包括七八家农药企业。
曾经“坐在家里就可以收钱”的农资行业场景,不会再有。政策的监管、红海的竞争、种植端的变化…这些都被称作农资行业的“老大难。”如果说整个农业受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是谁?莫过于农资行业,农资行业受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多个部门的监管,一直以来各企业都面临政策上的压力。
其中,农药登记制就是一大门槛。在诸多个场合下,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政策高压不会减弱,农药登记、生产、经营准入门槛会越来越高。“登记是从源头杜绝同质化的重要环节。新的农药登记管理政策将原有的5个含量梯度减少为3个,预计这可以减少新增产品20%左右。”谈到农药行业的监管,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曾表示,今后农药行业的管理主要体现为“控、压、限、移、减、管”6个字,而“压”就是通过压减登记农药产品数量,鼓励支持农药企业创制新药,鼓励已登记的产品优化配方、剂型,淘汰落后的配方、剂型,减少同质化,压低产品数量。
除了登记制外,环保核查也是农资企业面临的又一门槛。这迫使农资生产企业大面积洗牌:关停、处罚!据了解,4轮次的中央环保督查,31省份全覆盖,出动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全国范围内,13000人被约谈或问责,18000家公司被处罚,2万多家关停,3万多家限期整治,8.7亿元人民币罚金,力度和决心之大,范围之广,让中国化工包括农资行业陷入持续大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