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甘肃礼县花牛苹果售出了50万斤。从“全国最便宜的苹果”到一天卖出50万斤,礼县苹果到底是如何走出深山、实现逆袭的呢?
种植传统悠久,却卖不上价钱
地处甘肃南部山区的礼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甘肃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区之一。然而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礼县苹果独特的深红色;日均1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极大减缓了苹果的呼吸作用,糖分被最大限度保留在果肉中。
1952年,礼县开始探索种植红元帅,苹果也迅速成为当地特产。然而,深山里的礼县却错过了一趟趟发展快车。贫困户何彦子的苹果园里,至今仍有60多棵30多岁的“高龄”果树。
苹果需要更新迭代,砍老树种新树,品质、产量和价格才上得去。更换树种,得五六年才能结果,而在礼县,许多果农并不愿意等。当发达地区开始给果品分级,筛出大苹果,卖好价格时候,礼县依然延续着打包出售的落后方式。
在成为阿里巴巴农业运营专家之前,陈波曾在一家大型果品公司干了十几年的采购,每年,他最后一个目的地就是礼县。不是来“买”,是来“扫”。“礼县苹果产业整体比较陈旧,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所以这里的苹果价格最低。”陈波解释道。
电商打通进城路,礼县苹果获新生
2014年,陇南市决心发展电商经济,礼县成立了电商办。礼县电商办主任石建英回忆说,当时县里开办电商班,没有人来参加,县里后来提出,每个来接受培训的年轻人,不但包吃包住,每天还补贴200块钱,这才勉强凑齐了一个班。
同一年,阿里巴巴启动了农村战略,计划通过农村淘宝覆盖全国千县万村。仅陇南一地,农村淘宝就建设了5个县级服务中心和近200个村级服务站。礼县苹果,也因此有了顺畅“进城”的通路。
为推进礼县苹果项目,阿里在当地找了多家合作伙伴,最终选定了张翔。他创办的乾宇电商,短短几年成为礼县的龙头企业,县里将它推荐给了阿里。张翔的父亲是第一批将礼县苹果带出山的礼县人,大学毕业后,张翔回家乡开网店卖苹果,成交规模远远超出父亲当果贩时的几十倍。
一天卖出50万斤,创出自己品牌
“双十一”当天售出的50万斤苹果,让礼县副县长李元明显感到,礼县苹果开始弯道超车,终于在市场上闯出自己的品牌,也正是阿里巴巴电商的介入,让礼县苹果产业的供应链得到了系统化规范。
据介绍,按照阿里巴巴提供的商品果标准,张翔对苹果进行分级收购,价格也比零散的果贩们高出许多。高价刺激下,果农们有了分级意识,也倾向于加大投入种植商品率更高的果树。以张翔的企业作为示范,阿里在礼县同时推广了一套新的产业标准。
看到礼县苹果卖得如此红火,也因为阿里巴巴优先收购贫困户的苹果,种了几十年苹果的何彦子如今有了投入的信心,今年就计划砍掉那60多棵老果树,改种新品种。而张翔也有了新计划——自己种苹果。他打算和农村淘宝一起建设规模达到1000亩的“未来果园”,全部采用阿里未来农场的技术及设备,实现标准化生产。“今天吃到的苹果和明天吃到的苹果,完全是两个味道。”张翔希冀道,“有了质量和品牌,咱礼县苹果就走得远,村里人的日子也才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