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5岁的杨建新在家和熟人闲聊起了最近的猪价。今年“双抢”过后,这个“农机大户”就没有那么忙了,喂猪、养鱼、种菜等,成了他打发时间的方式。说起他的致富经,还得从40年前他买回的第一台拖拉机开始。
1979年,当时16岁的杨建新怀揣着从亲戚那里借来的2000多元钱,与哥哥走上两个小时的路,来到位于九总大埠桥的湘潭县农机公司。“那时没有样机,都是对照(拖拉机)手册,先开票再订机。”最终,他从仅有的两款机子中选择了一款“九江”牌的卧式拖拉机。
20多天后,货到了,杨建新着实高兴了一阵,当时全乡拥有拖拉机的也就五六户人家。杨建新所在的长城乡上新村董家组地处偏远山坳,上世纪80年代前,当地人到外面进猪饲料、打米等都靠旧式独轮土车运输,上山下坡要走三四公里路,很不方便。这台拖拉机,为他带来了“第一桶金”。
1984年,逐渐认识到农业机械化优点的杨建新,又添置了一台犁田机。当其他人还在用牛犁田时,他已经从传统的耕作习惯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时间从事其他经营。他家每年出栏100多头生猪,为方便加工猪饲料,他又花4000多元添置了一台粉碎机,附近村民都到他家加工猪饲料。为了灌溉家里的几亩桂花树苗,他还买回了多台抽水泵。
2003年“双抢”前,杨建新买了第一台收割机。自己驾驶,请人装袋,在长城乡承包了500多亩稻田的收割任务。“每年仅机收的利润就有5万多元。”说起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杨建新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杨建新家的农机多达近十种,犁田机、收割机、蒲滚船、抽水机、农用车、拖拉机等一应俱全,价值达到五六十万元,他也成为全乡个人拥有农机具品种、数量最多者,并在2011年获评湘潭市“十佳农机作业示范户”称号。
从第一台拖拉机到现今成套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杨建新对农机有着不同一般人的感情。妻子为此“埋怨”他对农机着了魔,“每次从砂子岭农机机电大市场经过,他都要进去看好久,询问各种农业机械的性能、价格等。”在杨建新看来,改革开放40年,现在的农机不但品种更多了,质量也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