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召开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清理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获悉,三水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清理开展一年多以来,三水共投入8.3亿元资金,已经清理了4129家养殖场,三水的禁养区面积已经由原来的20%增加到60%以上。已经发放7.5亿奖补资金。
三水是佛山畜禽养殖的大区。据了解,三水全区共有4219个养殖场,其中以中小规模(非规模化养殖场)居多,以塘基养猪(水禽),鱼塘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为主,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对于水环境也存在较大影响。
2017年9月以来,三水打响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清理工作攻坚战,一场旨在改变低小散畜禽养殖、助力广佛跨界河流综合整治的专项行动在三水全区铺开。按照《佛山市三水区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清理工作方案》定下的目标,三水禁养区内所有养殖场要在2018年9月30日前清理完毕。
为了推动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清理工作,三水通过发放奖补资金的方式调动起养殖户自行清理的积极性。据三水区农林渔业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黄惠贞介绍,2017年到2018年禁养区清理所需资金约8.3亿元,区镇各承担50%,奖补资金采取根据清理时间分档次进行奖补的方式,在第一阶段规定时间内清理发放双倍标准的奖补资金。“目前已经兑现了7.5亿元,剩下的资金正在等整改完成后,全部发放给养殖户。”黄惠贞说。
据了解,截至2018年9月,广佛跨界河流域主干河涌500米范围内共4129家养殖场已全部清理完毕,清理了牲畜61.8万头、家禽1489万羽,砖瓦栏舍130多万㎡、简易棚舍186多万㎡,圆满完成清理工作任务。
根据三水区环保局制定的《佛山市三水区畜禽养殖分区划定方案》,三水全区禁养区面积为504.98平方公里,占比为61.01%。禁养区范围包括西江、北江干流水域(含洲心岛、滩涂地)及堤坝外坡脚外延500米范围等。目前,三水的禁养区面积已经由原来的20%增加到60%以上。
除了设置禁养区之外,三水还对于限养区的养殖户加强管理。在限养区内,不得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规模,进一步规范限养区畜禽养殖场管理及畜禽散养行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畜牧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养殖户转型发展高值水产业
在三水,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涉及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随着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清理工作不断推进,这些养殖户的生计不免受到影响。据了解到,这些养殖户正在积极转型谋求新出路,水产养殖是他们主要选择的方式之一。
2019年以来,三水全面推进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清理工作,在三水乐平镇范湖村实施畜禽禁养后,大片鱼塘再无“塘基养猪,水面养鸭”,由此也带来了农户养殖增收难、农村集体经济“缩水”等问题。范湖村村委会、佛山市智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手,在当地共建现代化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既响应环保,也希望带动周边养殖户抱团转型,绿色发展。”智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方介绍,该项目实施后,鱼塘、河涌水体净化无污染,可用于种植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二次污染。
“引入现代农业(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后,范湖村委会每年可获得鱼塘固定租金15万元,还有项目经营收益。”范湖村党委书记骆世强说,现在基地塘租比畜禽禁养前的塘租还要高500元/亩左右。
佛山三水鲌鱼养殖基地位于乐平镇黄塘村,主要以生产翘嘴红鲌为主,融合一、二、三产业,致力打造全产业链的水产基地。该基地由广东白泥湖高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采用对水体无污染,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养殖模式。
“目前基地已完成一期建设520亩,其中包括养殖水面485亩,年产量可达200万斤。”广东白泥湖高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清理之后,当地越来越多养殖户加入基地养殖,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协同发展。
“我们正加大对农户转型升级技术培训力度,推广水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养殖户发展高值水产业、高端种植业。”据黄惠贞介绍称,三水目前着重引导、鼓励一批率先采用生态养殖理念、运用生态养殖好技术、好模式的“生态养殖示范”。在此过程中,三水区农林渔业局积极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特别是受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清理工作影响的养殖户,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他们往高值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