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卞路口乡杜庄村,在村民杜北北的草莓生态园里,18个钢结构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走进棚里,阵阵香味沁人心脾,一条条翠绿的藤蔓上挂满了鲜红娇艳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
“这种草莓叫‘章姬’,最早引自日本,当地人喜欢叫它‘牛奶草莓’。因个头大,还有一股奶香味,在市面上卖得很好。杜北北指着一颗鲜红的草莓介绍说,2012年,他刚开始种草莓时,这个品种只是小规模引种,由于经济效益高,现在“牛奶草莓”已成为温室大棚的“主角”。
在大棚的另一头,两个工人正忙着给草莓疏果。只见绿叶白花掩映下的每一株草莓蔓上,大多结有5~6个果实,可工人最后只留下大、中、小三个尚未成熟的草莓。“看上去都挺好,为啥要剪掉两三个呢?为啥留下的果实还大小不一呢?”记者不解地问。
“一株草莓蔓上的营养成分有限,如果留果太多,成熟后每个果实都长不大,影响卖相。疏剪掉几个后,营养成分集中了,成果将长得又红又大。留下的果实之所以分大中小,是为了错时上市。”杜北北“侍弄”草莓已经五年了,对种植技术颇为专业。
五年前,杜北北还在多个行业变换游走,可都没挣到钱。“我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了,去过机械厂、面粉厂等,工资都是月月光。后来在上海卖水果,发现草莓利润可观,就萌生了回乡种草莓的念头。”杜北北说,政府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他对农业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说干就干!杜北北和在地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弟弟杜洋洋一起,先后流转了30多亩地,边摸索边学习,再加上县里农技人员常来指导,杜北北不仅掌握了种植技术,而且对草莓品种也了然于心。
“这个品种叫‘红颜’,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它是通过蜜蜂传授花粉来增加草莓的光亮度和甜度,不仅品相好、水分多,而且口感好、色泽艳。来,你尝尝!”说起自家的草莓,杜北北如数家珍。
上午10点刚过,草莓大棚里又迎来一拨游客,大家采摘、品尝,还不时在镜头前卖萌拍照。“边摘边吃特别过瘾,还能拍照发朋友圈。以前在超市买草莓吃,这次特地带小孩来体验采摘乐趣。”一游客说。
“现在大家都玩微信,我也弄了个,大家帮忙宣传,一下子销路就打开了。”杜北北说,往年春节假期,仅游客采摘的收入就能达数万元。“今年草莓长势比往年更好。估计一个棚收入能达两万元。目前主要在本地销售,按照市场价,一年的收入就有30多万元。草莓罢园后,地也不能闲着,种上西瓜、甜瓜,这又是一笔收入……”杜北北又开始给记者算账,那写在脸上的高兴劲儿,甭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