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
新疆额敏县被誉为“中国飞鹅之乡”。近年来,当地的新疆飞鹅从最初零散养殖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成为了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新产业。
在额敏县民丰农民鹅产业合作社,成群的新疆飞鹅在雪地里悠闲地“散步”,合作社负责人赵全庄说,新疆飞鹅善飞、抗寒,适合当地养殖:“就是零下40度,它也在室外,这地方有个8000多只种鹅,两个人就能管理。”
然而这样一个易养殖、好管理的品种,曾经一度濒临灭绝。赵全庄说:“从内地不断来一些鹅种,内地鹅种的产蛋能力比较高,使这个鹅逐步淘汰了。”
2000年8月,当时的国家农业部将新疆飞鹅纳入了第一批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从那以后,额敏县开始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新疆飞鹅养殖。2006年,赵全庄和另外三户农民组建了公司,从农户家收购了380只飞鹅,又联合65名农户成立鹅产业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扩大养殖规模。赵全庄说:“380只种鹅每年的产蛋、孵化,不断地扩大种群,到第四年才开始有产品。普通鹅的价格在市场销售50-60元一只,咱的鹅在市场销售一只是198元,销售额有将近100万元。”
经过几年的养殖摸索,2012年9月,合作社的养殖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级新疆飞鹅保种场”。如今,合作社的新疆飞鹅数量增长到了30万只,合作社社员增加到了650户,带动每户每年增收超过一万元。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喀拉尕什村村民沙依拉·波拉提和丈夫都是合作社社员,丈夫在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资3500元,沙依拉·波拉提养鹅,一年收入2万多元。沙依拉·波拉提说:“从小的时候家里面有鹅,不知道怎么挣钱,就是自己吃的。第一年50只拿了,第二年开始多了,500只买了。9月份(合作社)收回,19块钱1公斤,一只3公斤多。”
现在,新疆飞鹅借助广交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平台,“飞”进了北京、上海、广东等10多个省市,合作社年销售额近2500万元。赵全庄表示,除了销售冻鹅之外,合作社还对新疆飞鹅进行深加工:“今年开始联合新疆大学开发熟食产品和半熟食产品,借助周边的旅游环境,去打造具备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让外面来的游客到这地方能吃上飞鹅,能买上飞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