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地成立后,市、区农林相关部门,建设镇政府等在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上不断跟进。作为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试点基地,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基地内泥泞的道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林木内杂乱的景象变得干净清爽,生产配套设施缺乏的问题有了较大改善,栽培品种由最初的香菇、黑木耳,拓展到大球盖菇、羊肚菌、桑黄等6个。2018年改造建成的食用菌菌种生产线,建立了适合大球盖菇、羊肚菌、香菇等食用菌种植生产的菌种繁育、菌棒制作及培育的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仓库800平方米;生产线年生产菌棒能力可达100万包,实现了菌种本地化生产,降低了栽培成本。
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直接带动周边农户40余户,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利用稻秸秆、林木抚育枯枝等农林业废弃物进行大球盖菇、羊肚菌等食用菌栽培,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利用了林下闲置富余空间,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提升了林地效益。在食用菌栽培生产过程结束后,将菌渣进行处理,还林还田。经上海农科院科研人员采样检测,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等食用菌后,林地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较对照增加了21.36%,对林地土壤有机质条件有较大改善。
林下的菇事刚开始,对林下食用菌栽培的探索还在途中,一份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农村增绿的事业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