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的农民而言,往年清闲的冬季,今年却成了最繁忙的时节。记者从重庆市人民政府获悉,近日,青龙村柑橘产业基地里,只听机械的轰鸣声在丘陵间回荡,村民忙着栽种新到的柑橘苗。
去年,这里还是大片的闲置地,不到一年时间,摇身一变,成为超过2300亩、重庆市第一个丘陵山区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
70%土地闲置宜机化整治打破土地边界
“去年,村里闲置的土地超过70%。”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介绍,刚到青龙村工作时,自己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青龙村的土地为何大量闲置?
渝北区农委工作人员介绍,青龙村属于丘陵山地,地块分散零碎,农业机械无法进入田间地头;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短缺,大量的闲置地上杂草丛生,有些山坡植被稀少、土地裸露,已开始呈现出石漠化倾向。
面对闲散零星的土地,青龙村500多户居民凭着兴致想种点啥就种点啥,拿到手上的钱,年人均不足2000元。黄志知道,不成规模,没有统一的专业化分析与布局,传统农耕无法获得很好的利润。
去年底,渝北区农委在青龙村探索乡村振兴,决定启动土地宜机化整治,这让黄志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土地宜机化整治,就是连通田块、对陡坡进行缓坡化改造、对不规则田块进行条状田块改造,让中大型农机能够进入作业,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干这事的第一关,就是要让闲置地连成片。
黄志见到,市、区农业专家多次来村里调研,最终确定在青龙村实施“9+1+1”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民拿土地入股,成立重庆市青龙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不用投入一分钱,土地入股后,90%的水果收益用于农户直接分红,10%的水果收益归合作社,用于果园日常管理和工资发放及面向村民作购买医疗、养老保险等,100%的果园行间套种农作物收益,以户籍股的方式直接分配给农民。
渝北区农委和大盛镇党委政府全程参与入股谋划、决策制定和社会风险防控,打捆整合涉农资金全额支持宜机化整治、产业布局和后续扶持,确保农民100%零资金投入、100%分红收益超过改革前收益。
有了政府托底,村民们的入股积极性空前高涨,去年底,青龙村500多户村民均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
农机大显“身手”果园将进行数字化管理
今年初,青龙村土地宜机化整治正式启动。渝北区农委借助仙桃大数据谷优势,对国际国内和市内区内水果蔬菜市场进行大数据分析,明确以8号血橙、大雅、沃柑等1-6月晚熟特色柑橘为主,同时套种榨菜、儿菜、土豆等林下作物,增加农户的收入。
黄志的记事本上记录:2月6日,宜机化整治启动;3月20日,完成宜机化整治500亩,柑橘种植200亩;5月底,完成柑橘种植500亩;10月,柑橘产业基地超过1200亩……
截至目前,青龙村土地宜机化整治结束,2350亩土地完成整治,11月底栽种柑橘树6.7万株。
在柑橘产业基地,宜机化整治让原本的小田变成大田、梯台变成缓坡,以前农机根本不能到达的土地上,现在有了各种农机的“身影”。
65岁的农民黄福全对这个现代化的水果基地很有体会:“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用惯了锄头,现在用上‘洋机器’还有些不习惯。”他笑着说,“机器比人能干,以前种柑橘,整地、挖洞、栽种、施肥、除草、剪枝、运输……事情多,人天天困在地里。现在省时省力,以前20个人干的事,现在两个人就能搞定。”
渝北区农委还计划在这个柑橘产业基地实行网格化分区管理,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整个园区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
“未来每一个柑橘上市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扫码就可以知道这个柑橘来自哪片果林,哪棵橘树,什么月份剪枝,什么月份嫁接,什么月份用肥,肥料是否有机、是否超标等信息。”渝北区农委负责人介绍。
农民收入“坐火箭”预计每亩纯利润可达8000元
如今,一片火热的青龙村柑橘产业基地成为重庆市第一个丘陵山区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带动村民增产增收。
村民罗光全说,“以前种粮食,靠肩挑背驮,付出的劳动力多,收入却很少。一年到头,每一亩地的纯收入可能就在四五百元左右,现在保守估计,每亩地的纯收入可达到8000元左右,简直就像‘坐火箭’。”
黄志还有另一番盘算:果园全面投产后,预计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可达到350万元以上,除了可满足自身运转外,还可盈余一笔资金用于村集体建设。这要在以前,受制于地形、看天吃饭的青龙村,是万万不敢想的。
年轻的黄志计划,明年丰收后,充分利用“网络电商+实体店商+体验采摘”等销售方式,确保园区果蔬产品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现代化柑橘产业基地已为青龙村发展注入了生命力,两家农家乐正在修建中,几家民宿计划装修,全村面貌即将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