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乡发展改行回乡种菜
时值初冬,在川流不息、一路向东奔腾的西江之畔,一片绿油油的大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德庆县回龙镇建丰村委会村民徐锦强承包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此刻,他正低头弯腰仔细察看刚种下几天的南瓜苗长势,眼神既专注又明亮。
徐锦强个子不高,身材偏瘦,但他却是村民眼中的“能人”。从1990年起,他离开家乡远赴广州发展,从底层的建筑工人做起,先后当过建筑公司项目经理和装修工程老板。“广州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还有深圳、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地铁建设,当中的一些装修工程我都有份参与。”回忆起做工程时的“威水史”,徐锦强语气中充满自豪。
然而,就在生意做得如日中天的时候,徐锦强却做出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出乎意料的事情——回乡搞蔬菜种植。为何当初会做出这个让人倍感意外的决定呢?徐锦强告诉记者,他在广州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期间也走南闯北去过深圳、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却常常耳闻目睹一些关于毒奶粉、毒大米、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他感到很痛心,逐渐萌发了自己搞一个蔬菜种植基地的念头,以便让更多的民众能吃到放心的蔬菜瓜果。
说干就干,2011年,徐锦强毅然顶着众多亲友的劝说压力,回到家乡建丰村考察,想寻找一块适合的地块搞蔬菜种植,他的想法得到了村里很多人的大力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期间他还查阅了有关蔬菜种植的一些资料,最后他选定了位于西江河畔的一块滩涂荒地作为蔬菜种植基地。
目前,徐锦强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已投入了100多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各方面的建设。基地内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大肉”苦瓜、“银菲”香瓜、“黄金一号”南瓜、西兰花等。“种植香瓜、南瓜等品种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市场需求比较好,而且也容易保鲜,比较适合长途运输蔬菜的需要。”徐锦强向记者解释说。
让蔬菜基地插上机械化的翅膀
近日,在徐锦强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里,记者看到了遮光棚、微喷灌、地膜、微耕机、大型翻地(起垄)机等现代耕作设备十分齐全。此外,这个蔬菜种植基地给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有遍布整个基地、呈网格型分布的自动喷淋系统。
目前蔬菜基地全部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管道,一个工人一天就可以浇灌50亩地,整个基地只需4个人就可以全部浇完。
蔬菜基地的机械化种植,既节省了人力,也为基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徐锦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就拿种植香瓜来说,一年一亩地能够轮作三造香瓜(还可以间种一造西兰花),香瓜每造、每亩的产量有1500公斤,目前的市场价格为3.6元每公斤,三造的总产值为16200元,除去每造每亩的投入约4000元,每亩的年利润为4200元。”
徐锦强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成立后,还帮助解决了当地一些村民农闲时的就业问题。“最多的时候,我们基地雇了五十多人来帮忙种植、采摘、包装等,少的时候也有十多人,工资每人每天60元,雇的都是本村人居多,也有一些邻村人。”徐锦强说。
想重新擦亮德庆柑桔这张名片
“在广州生活那时,我就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像前些年,每当我看到德庆的柑桔产业让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德庆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省首个突破万元的山区县等振奋人心的新闻时,就感觉特别地自豪。”徐锦强说,虽然在广州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但他始终觉得自己的根在家乡德庆。
平日里,徐锦强最痛恨社会上那些经营食品或生产农产品的人为了赚钱,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产有问题的食品和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给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我的基地绝对不允许农产品农药残留等安全问题的出现,而且我们基地上的蔬菜全部使用有机肥,杜绝化肥,平时使用的也是高效低毒的农药,而且我们非常注意蔬菜喷施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他说。
在蔬菜种植基地成立之初,徐锦强就给蔬菜种植基地定好位,就是严格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去做,生产的蔬菜品质要上档次。“尽管目前基地还未列入‘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但我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信心十足地说。
虽然种菜比当老板辛苦得多,用徐锦强的话来说就是“力不到不为财”,但他明显感到成为一名“种菜人”后,生活比以前更加快乐、充实、幸福。他告诉记者,今后的目标除了努力让蔬菜基地走上农业标准化的道路之外,他还想在德庆县柑桔黄龙病疫情最严重的区域,建立几个每个面积约10亩的柑桔种植示范基地,以此来重拾德庆人种植柑桔的信心,也算为巩固这个产业出一分力。
“柑桔是德庆的一张闪亮名片,既然我下定决心回来搞农业,那我就必须加入到擦亮德庆柑桔这张名片的行动中来。”徐锦强斩钉截铁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