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主办的2019中国(三门峡)国际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羊肚菌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来自全国近300家企业携2000多项创新成果到会展示展销,同时,此次博览会举办了多场专题报告会,来自行业内的专家学者齐聚三门峡,展开了一场有关食用菌的“崤函论道”。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食用菌产业分会会长李玉春表示,一直服务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全国新产品新技术会展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8届,此届展会除了新产品新技术交流,还增加了人才交流。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来自于人才,产业发展需要人才,产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比拼与竞争。多年来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大都是应用技术的发明推广,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常年工作生活战斗在一线的科技人才和企业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引领着产业的创新发展。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利群表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2018年国家扶贫资金投入1061亿元,今年拟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261亿元,同比增长18.9%。他表示,应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特别是食用菌作为产业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用好扶贫产业政策。他建议,开发食用菌渣循环经济产业,为发展绿色、功能性农产品提供高效有机肥、养殖蚯蚓。同时,作为规模大效益好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部分省级龙头企业,应该注重以食用菌袋培育为核心,推进规模化栽培、加工,食用菌渣资源化利用、销售及休闲产业集群建设。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胡清秀表示,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栽培品种多样化、栽培原料资源化、栽培模式多样化、机械设备自动化、栽培设施专业化、栽培工艺精准化、环境控制智能化、产品加工精细化等方面。食用菌产业内部不断分工细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不仅形成了从菌种研发、培养、生产栽培到后期产品加工、冷藏、运销完整的产业链,而且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效应不断放大。
我国食用菌产量产值逐年增长,成为世界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大国,但距离强国还有一段距离。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存在基础研究薄弱,自主研发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研发力量不强,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平衡,设备、设施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深加工技术不够以及产业链短等问题,制约着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未来食用菌产业科技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支撑,食用菌传统栽培模式和工厂化生产仍将并存,品种多样化、新型基质开发与高效利用将成为趋势,生产工艺轻简化、产品增值与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智慧农业将融入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来。”胡清秀说。
“食用菌种植要向品牌化发展,让品牌植入消费者大脑。单打独斗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抱团取暖、同做一个品牌,才是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北京鹏伟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侯永军说,目前食用菌市场由原来的“供不应求”已经转向了“择优选购”的消费形式,食用菌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动向,生产高质量的菌类,随着消费者的结构调整生产结构。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谢宝贵表示,我国食用菌发展如火如荼,食用菌新品种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也应得到重视。他认为,现在食用菌菌种市场混杂,同种异名、同名异种普遍存在,随着国家对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食用菌生产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意识。这其中要加强专利保护、品种权保护、品种登记以及成果鉴定、评审等工作,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在羊肚菌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上,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羊肚菌引起食用菌业专家关注。河南九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向国表示,目前羊肚菌栽培范围从云南、四川扩大到湖北、河南、山西等多个省市,羊肚菌遍地开花,得益于其在扶贫工作中颇具“钱”景。据宋向国介绍,在很多贫困地区,羊肚菌产业扶贫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推广,2018年全国羊肚菌种植规模达到7万多亩,总产值在16亿元左右。
此外,四川省林业科学院副研究员谭方河表示,随着外营养袋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我国羊肚菌栽培面积及产量连年翻番。但早期羊肚菌人工栽培遇到种类驯化难度大、对羊肚菌生活史认识严重缺乏、栽培产量很难突破的问题。谭方河认为,设施化季节性或错季节栽培是未来几年发展的热点。近几年通过大田栽培实践,食用菌产业已经对羊肚菌生活史、温湿度氧气对出菇的影响、不同类型土壤与出菇的关系等诸多外因有了深入认识,栽培不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灾害性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确保种源的可靠性也成为羊肚菌栽培者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未来羊肚菌产业发展,他表示,未来几年,重量级羊肚菌深加工企业会应运而生,精细、精准、小型机械化操作将成为羊肚菌产业发展方向,或还可能出现智能型羊肚菌现代化工厂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