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林泉,看大棚;到大棚,买香菇。”九江市德安县林泉乡食用菌产业这几年来着实是火了一把。坐落在林泉乡大溪畈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中,一名戴着眼镜、黝黑精壮的汉子一头钻出新建的恒温大棚,习惯性地拿出手机,将一筐筐刚采摘完的蘑菇拍成小视频,将每日的收获发在朋友圈中,与大家分享一天的喜悦。这就是林泉乡远近闻名的90后硕士农民邱永乾。
2015年,刚拿到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的邱永乾在上海一家外企担任食品产品应用专家,月薪过万元。一次机缘巧合,邱永乾发现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合食用菌生长,他有了返乡种蘑菇的想法。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邱永乾辞职,从实验室走到了田埂间。
万事开头难,食用菌产业在德安并没有模式可照搬,从“0”到“1”是一道坎。创业初期,邱永乾跑遍了林泉乡每一处山坡、每一片土地,最终在大溪畈村流转土地200亩,从最初简陋的生产大棚,到成立专业合作社;从注册成立新公司,到与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猪肚菇等新产品;基地从不起眼的小项目,到广受关注的明星项目。邱永乾先后获得了第三届“九银杯”和九江青年创业大赛三等奖。
“生产基地50亩,香菇种植100亩,木耳种植50亩,林下种植香菇面积100亩,年产食用菌总量约150吨……”邱永乾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在邱永乾的带动下,周边90余户困难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他还积极响应扶贫号召,与周边11个贫困户家庭结对子,通过手把手的技术扶持和产品回收销售模式,为家乡的贫困户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增收的渠道。2019年,“邱菇娘”合作社结合食用菌市场需求,与林泉乡屏峰村、小溪山村建立茶树菇合作社,开展茶树菇的生产和销售,将两个村带上了食用菌致富道路。
喝水不忘挖井人。孙荣英的爱人几年前得了重病,不能做重活,还得长期吃药,两个孩子也要上学,日子十分艰辛,邱永乾得知后,把她请来做工。现在孙荣英一个月能赚2000元,家里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49岁的陈冬枝和丈夫都是残疾人,两个孩子都没成家,家里还有一个80岁老人要照顾,日子过得很清苦。现在邱永乾请她做工,一个月有1500元收入。
2018年,邱永乾向扶贫办提出了办恒温大棚的构想,经过慎重的考察评估,县扶贫办拨付60万元,以村集体名义新建恒温大棚。“邱菇娘”合作社每年向村集体缴纳大棚租金2.5万元,其中2万元用于95户贫困户的利益分红,另5000元用于继续购买菌棒作为生产资料,贫困户以这种生产资料入股的形式参与其中,继续下一轮的生产与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