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春季)博览会暨张家界莓茶推介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在活动现场,湖南张家界莓茶展馆座无虚席,来自各地的嘉宾、茶商、游客一边欣赏着土家歌舞表演,一边品尝着张家界莓茶,个个赞不绝口。活动现场,张家界永定区部分规模莓茶深加工龙头企业与国内、国际茶商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现场签约即达近8000万元。
在张家界的大山深处,生长着一种名叫“莓茶”的植物,其原为明代茅岗覃氏土司祖传药茶,也被当地人俗称为土家神茶、藤尖莓茶、银嗓子莓茶、神仙草。
土家厚德,贡献佳珍;茅岩河道,茶香人心。在远近闻名的张家界,以“纯天然”“健康绿色”著称的特色农产品“张家界莓茶”日益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昔日深山不起眼的植物叶变成脱贫的“黄金叶”,为当地农户敲开致富“幸福门”。
产业助力脱贫深山植物变身致富“法宝”
“五月采茶忙,勤劳奔小康……”在罗塔坪乡的莓茶种植基地,勤劳的村民正唱着自创的山歌,采摘新鲜的茶叶。50多岁的田光芝背着竹篓,干得格外起劲儿。田光芝是罗塔坪乡长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丈夫因肝癌去世,留下她和3个女儿。家里负债累累,她带着孩子在外拼搏,生活举步维艰。2017年,在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的支持下,田光芝开荒50余亩,开始发展莓茶种植。靠着不等不靠、敢闯敢干的拼劲儿,经过两年的发展,如今她家的莓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200亩。此外,她还开起了家庭农场,修建了200平方米的厂房用于莓茶加工,不仅自身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带动帮扶周边10余户贫困户。
在三家馆乡张家界英祥莓茶专业合作社的莓茶基地里,王珍祥正在认真检查他的“宝贝”,山头近200亩是今年他和合作伙伴新栽种的莓茶。今年63岁的王珍祥从大桥办事处退休后,便办起了莓茶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莓茶,如今年收入有几十万元。王珍祥向记者介绍,他与张家界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只需种植,将采摘的茶叶直接售卖给公司,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近年来,永定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在茅岩河、罗塔坪、三家馆等10多个乡镇建立莓茶生产基地、莓茶加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让贫困户只需要种植,不需要承担任何市场风险,真正获利。2018年,全区莓茶种植面积达5万亩,实现茶叶产值5亿元。全区4万多农民种植莓茶或脱贫、或致富,莓茶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茶旅融合发展铺就乡村振兴新路子
“五一”假期,张家界市永定区天门郡莓茶旗舰店里每天选茶、品茶、购茶的客人络绎不绝。天津游客魏小雪品尝后,当即购买10盒莓茶。公司负责人刘超告诉记者,作为“伴手礼”的天门郡张家界莓茶,去年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元。
“近年来,永定区将张家界莓茶作为‘一区一特’主导特色产业进行培育,探索出以莓茶种植助力脱贫攻坚、推进旅游扶贫、促进茶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张家界市永定区区委书记祝云武说。
目前,该区从事莓茶种植、加工、销售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发展到40余家,莓茶深加工企业30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莓茶加工注册产品有茅岩莓、灵洁、仙踪林、银嗓子等20余个品牌,莓茶深加工产品已成功开发出面膜、牙膏、含片、黄酮营养液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据张家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光明介绍,2010年“茅岩莓茶”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茅岩莓”商标已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产品已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2018年,“茅岩莓茶”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
如今,各种莓茶食品、莓茶礼品等“伴手礼”不断涌现,以线上线下模式推广,备受游客青睐,甚至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
“未来5年,我们将把张家界莓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公用品牌,立足永定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5111’行动计划,到2023年仅该区就将发展张家界莓茶10万亩,实现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带动10万人致富奔小康,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张家界主管农业农村和扶贫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刘绍建信心满满地在本届博览会开幕式致词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