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算账,滋味不同。算过自家种植空心菜的收入账,通海县九龙街道九龙村刘合营村民刘树益笑了。他的一亩三分“地”,第一次种植空心菜,半年多时间收入超过4000元。
在寸土寸金的通海坝区,亩产一两万元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让刘树益高兴的,不单单是4000多块钱的收入,而是困扰他的一大麻烦有了解决办法。
鱼塘遭遇生态问题
奇就奇在,刘树益的一亩三分“地”,不在山上,不在地面,而在水里。
事情得从刘树益一家所从事的水产养殖开始说起。
刘合营村的田地间有一处洼地,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稍加开挖便成了一个“凸”字形的大鱼塘。刘树益把这个面积约16亩的池塘承包下来养鱼,倒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好景不长,他们遇上了池塘养鱼最易发生的水质污染问题。
为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刘树益把许多新养殖技术、新措施都用了个遍,比如增大养殖密度,大量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导致池塘水体负荷加大,水质越来越混浊。而雪上加霜的是,鱼塘被重重的菜地包围,雨天流入的水携带菜地土壤里富余的氮磷养分,一年年下来,池塘水质越来越糟,甚至到了不改善水质,他的水产养殖就无以为继的地步。
解决鱼塘水质污染问题,最常见的办法是能源源不断地注入清水,或者定期来个大换水。不过,这当然得看有没有这个条件。虽然距离刘树益家的鱼塘不远处有一条小河,连接着当地的三岔河水库,但遭遇连续多年的干旱后,水库哪有多余的水让鱼塘来换。
难道要像很多养殖户一样必须退塘还田,让鱼塘变成水田,只能种种慈姑或者荷藕?
立体种养解决难题
刘树益的难处,平日里与众多养殖户联系密切的通海县水产站站长王春勇是知道的,只是他一时也没有想出解决办法。
在与王春勇闲聊时知道这件事后,市水产站站长夏黎亮眼前一亮。他想起了市农科院副院长杨绍聪和他开展多年的一项生态种植试验。
2009年10月起,杨绍聪与江川涛涛绿源公司总经理杨涛志合作,在星云湖畔几个废鱼塘里开展了漂浮蔬菜种植净化水质的试验,截流星云湖河道的污水,引入鱼塘中种植空心菜,达到了既大量消耗水中的水融性氮磷养分,又能有效净化水质的目的。
杨绍聪的这项试验开展了五年,在农业部门早已广为人知,夏黎亮当然也知道。他向王春勇建议,采用这项成果来治理鱼塘污染。两人一拍即合。
于是,今年3月31日,杨绍聪来到了刘树益的鱼塘,一个名为立体种养生态修复鱼塘的试验随即拉开。4月初,王春勇和刘树益专程前往江川取经,学得了水上种菜的精髓。
不到一周时间,一堆PVC管、漂浮泡沫、竹竿和聚乙烯网片便放到了鱼塘边。
PVC管用于制作漂浮框架,再用竹竿把一块块打孔后的泡沫板连在了一起,制作成“地”;聚乙烯网片则缝成网兜,用以控制蔬菜茎叶生长方向,并阻隔草食性鱼类把根咬掉。
经过考虑,这次试验决定占用鱼塘水面10%。毕竟,如果所占用水面过大,就会导致鱼类生存空间缩减,从而降低鱼产量,而面积过小,又起不到有效净化水质的作用。就这样,860平方米也就是1.3亩的“地”出现在了鱼塘水面上。
治污净水效果奇好
从5月上旬开始收获第一次空心菜,到10月底第5次收获,鱼塘里的1.3亩“地”共生产空心菜2800多公斤。按每公斤平均1.5元的批发价计算,6个多月时间,鱼塘为刘树益带来的收入超过4200元。
入秋以后,空心菜生长速度变得越来越慢。按照专家建议,近日,刘树益拆除了鱼塘里的1.3亩“地”。这个步骤必不可少,否则空心菜根须腐烂后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说起采用水上种菜的方法来给鱼塘治污净水,刘树益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懊恼。他埋怨自己,如此简单的办法,以前咋就想不到呢?这种方法治污净水效果之好,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
在这个鱼塘摸爬滚打多年,刘树益对其发生的每一点变化都十分敏感。他告诉王春勇,水质变清,不用检测,用眼睛便能看得出来。
“明年接着干。如果可以的话,还想再增加一点面积。”很显然,刘树益对这次试验十分满意。
夏黎亮告诉记者,从事水产养殖的人,遇上像刘树益一样问题的可不在少数。这项试验获得成功为他们找到了治理鱼塘“病”的一剂“好药”。更可喜的是,这样的方式推行起来很容易。因为它不仅能治污净水,还能让养殖户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