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第一生命力。近两年,中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中型领军企业对于这句话的感受最为深刻。饲料机械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之一,同时也是备受关注的新兴行业,它的创新之路可谓是近两年中国企业的典型代表,是当下整个民族工业寻求创新之路的时代缩影。
据专家介绍,2013年全球经济低迷对于饲料机械行业的影响并不大,其发展一直较为稳定。2013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保持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超过5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预计2014年国内农机行业补贴达230亿元,拉动1000亿元的消费。除了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饲料机械行业自身所展现出的创新能力是促使其逆势增长的重要支柱。以江苏的牧羊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创新之道。
创新的几大动力
近日,本报在对牧羊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采访中获悉,饲料机械行业正在经历一次调整,能否做到创新、坚持创新,是决定这个行业下一轮洗牌的关键点。
“创新是整个产业链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适应下游企业更高要求的结果。”牧羊有限公司总裁范天铭表示,就在2013年,饲料加工企业的集团化、大型化脚步加快,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由于人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已经普遍不存在,下游企业对于机器准确度要求就越来越高,自动化就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比如包装等环节,开始改用机器人码垛。此外,安全、环保、低耗能也是大势。在用电、噪音等方面,以往只有外国公司才会使用的全封闭设备,现在也开始出现在国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牧羊正是以创新的步伐跟上了整体产业的需求,才一直保持着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全球化的环境也使得国内农牧机械行业必须要改变。当国内企业与全球的同行放在一起合作、竞争时,创新就成了头等大事。欧美同行非常看重“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自主销售”,这三个自主相加就是创新能力,这也是牧羊这些年能够吸引来众多国际合作者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排名前10位的饲料供应商中,已有8家与牧羊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饲料行业排名在前30位的巨头企业都是牧羊的大客户。
创新的几大法宝
记者了解到,牧羊有一整套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策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其中之一。牧羊每年在世界各地召开各类技术研讨会20余场、参加国际展览会40多场,还在全球聘请了数十位外籍专家和50多家代理商。牧羊现在的合作伙伴中不乏世界500强的知名公司。可以说,全球视野为牧羊开辟出一条比别人更为宽阔的大道。
招揽不拘一格培育人才倾尽全力,则是牧羊的另一个秘密武器。范天铭总裁介绍说,员工进入牧羊会进行“回炉再造”,与饲料机械行业和牧羊的技术研发体系做嫁接和融合,与工程师一起到现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前牧羊拥有各类研发、工艺设计人员80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近20%。与人才投入相匹配的是牧羊对于科研的持续高投入。早在2011年,牧羊就制定了未来五年总额高达12.5亿元的技改方案。2013年促成欧洲研究院落地,构建亚、欧、美三位一体的研发平台格局,每年研发投入不少于公司主营收入的3%。
如果说技术创新显示的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诚心,那么,管理创新印证的则是一个企业的决心。牧羊在21世纪初经过国有企业改制而组成了新的管理班子。在初创阶段,企业面临如何突破小富即安思想,寻找到更有效的管理机制促使企业稳健发展。面对个别股东侵占企业权益,企业2004年出台制定了管理层自律章程“上岛协议”。而后几经股权结构调整,管理层相对稳定下来。2008年,牧羊为渡过金融危机打造“学习型团队”。2013年倡导员工树立全局理念,发起“打破两道墙行动”。牧羊在管理上一直都将公司发展放在首位,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真正为公司付出努力的员工身上。为此,牧羊也付出了不菲代价,一面承受着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巨大压力,一面坚持创新之路不动摇,勤奋耕耘,用无可争辩的业绩,粉碎了无稽传言,澄明了企业信念,向中国与世界,展示了一个“君子牧羊”。
从小小的地方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牧羊的发展折射了中国市场化经济发展的历程,这是一个由政府主导到政府指导再到用户“用脚投票”的过程。创新就意味着摒弃旧思想、旧行为、接受新规则、新方式。其中必然涉及到一些个人利益,唯有坚持把企业利益放在个体利益之上,企业也才能持续经营下去。牧羊做到了。
展望2014年,创新将继续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点。随着中国城市进程化的加快,养殖业、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加工工艺的加快进步,饲料机械业将面临更多的新课题,也由此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