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滴灌”三农尚需“信用深耕”

   日期:2014-12-10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201    评论:0    

  为使惠农政策持续发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两项涉及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保险公司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的减、免税政策予以延长;同时,将金融机构享受税收优惠的农户小额贷款限额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并把对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保险业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延长至2016年底。

  国务院常务会议此项决定,获得社会广泛认同。支农政策将财政和金融相结合,被媒体誉为“定向调控"滴灌"三农”,它抓住了激发“三农”活力的牛鼻子,业内预期其在给县域金融机构经营带来较大利好的同时,将增加金融机构积极性,有助于刺激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业务量。

  虽然国务院定向调控“滴灌”三农用心良苦,但要想使好政策最大限度发挥功效,努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各项举措必须跟上。之所以这么说,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以及农村金融业务特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情况有很大关系。

  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薄弱与“三农”信贷需求的旺盛之间还存在较大反差,种种涵养农村信用土壤的措施还不够。而受客观条件限制,“三农”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即便当前金融监管部门增加了对于“三农”贷款的不良容忍度,但在金融机构内部对于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依然不小。此种情况下,纵然国务院财税倾斜政策能令金融机构受益,可相关信贷人员因此获得的利益与其所承受的风险考核压力之间太不成比例,他们服务“三农”的工作积极性也就未必能极大调动起来。况且,相关金融机构面对财税优惠获利与农业贷款损失风险的“小”与“大”,也不得不左右权衡,结果很可能因审慎性考虑危及服务“三农”热情。

  笔者认为,惟有对农村信用环境来一番精耕细作的改善,让金融机构及其信贷人员切实认同信贷资金投放“三农”领域风险度不高、安全性可控,再加之国家配套的“滴灌”激励政策,才易水到渠成,达到预期成效。

  进一步激活农村信用,有必要认识到农村人际关系的独特性。我国农村是以家庭为核心的熟人社会,以血缘、亲缘、地缘和人脉为轴,向外辐射延伸扩展开来,构成特有的“圈层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联系紧密、信任程度高的熟人信用文化。认识到这种内部小范围的高度信任和秩序,易于找到在农村开展“信用深耕”的钥匙。

  在农村开展“信用深耕”,当前,除了要不断完善综合信用评价体系,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企业等的评选活动,发挥其正向带动作用外,就是要利用好农村独特的信用文化资源。近日媒体报道,农行浙江省分行创新服务模式,尝试实行“金融自治”,不仅为许多急需贷款的农户解了燃眉之急,而且业务开展以来竟未发生过一笔逾期。其做法可谓利用农村独特信用文化资源进行“信用深耕”的成功典型。

  “金融自治”主要是当地农行与村两委协作,以“六自”流程为核心展开。“六自”,即:客户自荐,担保自组,借款自主,用款自律,服务自助,守信自励。由于村两委最了解村民的人品和信用,最能管控农村的物权,与村两委携手开展金融服务,银行无疑找到了可靠帮手。与此同时,银行“六自”流程充分利用农村人际关系的独特性,从而起到很好的自律作用。正如当地贷款村民所说的,“一定不会失信,否则不仅自己在村里抬不起头,还会影响其他村民。”事实上,邻里之间的确相互督促、彼此帮衬,营造了“一户当老赖,全村不答应”的良好氛围。

  在农村开展“信用深耕”,形式各异、方法多样,但无论如何,把农村信用环境搞好了、筑好了巢,才能引来凤,否则,就算国家再出台种种优惠政策,在执行效果上依然未免要打折扣。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