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记者从市粮食局获悉,目前,青岛辖区库存粮食都有了“身份证”,岛城62家粮食购销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对库存粮食全面建立了识别代码,并实现了代码传递。
作为国家确定的首批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城市,以及全国唯一的全面试点城市,青岛市在今年5月份率先在全市26个粮食流通企业中开展了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入库存储的每一批粮食被编发独有的“身份代码”。
11日,记者在即墨市粮食储备库看到,每一批粮食在入库时都会被采集产地、品种、质量等信息,随后领到一个专属识别代码,通过运用识别码和物联网技术,这批粮食出入库时、企业相互购销时,均可凭借身份代码实现信息传递。
目前,青岛市的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范围已覆盖了岛城全部国有粮食流通企业、部分骨干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加工企业,共计62家粮食购销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
“以后,随着粮食识别代码的延伸,市民有望扫扫选购的大米和面粉上的二维码,就对粮食的‘出身’一目了然。”市粮食局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