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当留美博士吴镜漪把60多棵苹果树苗从海外带到云南,种植到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李姓田庄里时,这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也许没有想到,他所种下的“洋苹果”,如今已为云南最具特色的高原特色产业之一。
70多年来,依托高海拔、温差大、紫外线强、日照充足、无工业污染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昭通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36.5万亩,形成 “色泽鲜艳、肉质细腻、汁液丰富、风味浓郁、富含硒”的品质优势,和以神砂、新红星、红富士为代表的早中晚熟产品体系。
70多年来,昭通在发展苹果产业中积极探索规模化、优质化、特色化产业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并初步形成了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服务系列化的苹果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已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社64个,创建了昭通苹果庄园、海升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等16个标准化种植园,形成种植、加工、流通的完整产业链。先后荣获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地理标识证明商标等诸多荣誉。今年10月19日,在山东烟台举办的2016中国苹果品牌大会上,昭通苹果又荣获 “2016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苹果区域品牌。
“北有烟台,南有昭通”,经过70多年的打造, 昭通苹果坐上了南方优质苹果基地的头把“交椅”。
“小产区”荣获大品牌
以全国1%的种植面积,成功入选全国十大最有影响力苹果品牌
2016年10月19日,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昭通苹果在“2016中国苹果品牌大会”上,获得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颁发的“2016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荣誉。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苹果种植区域品牌。
昭通苹果 “小产区”获得大品牌实属不易。据介绍,2016年昭通苹果种植面积36.5万亩,仅占全国苹果种植面积3500万亩的1.04%;昭通实现苹果产量45万吨,仅占全国苹果产量4200万吨的1.1%。在全国苹果种植行业中,不论是从种植面积看,还是从苹果总产量看,昭通苹果都是实实在在的“小个子”。
然而,昭通苹果这个全国苹果家族中的“小个子”,目前已有7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国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全国苹果区划意见中,把昭通定位西南苹果生长最适宜区。早在1989年,农业部就把昭通列为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昭通地处云贵高原北部,盛产苹果的昭鲁坝子平均海拔1900多米,年均日照时数1900余小时,年均降水量740毫米,高海拔、温差大、紫外线强、日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昭通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腻、汁液丰富、风味浓郁、富含硒”的品质优势。
与我国北方苹果产区相比,昭通苹果生态优势、品质优势、早熟优势、区位优势突出。昭通苹果产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是苹果生产最适宜区。所产苹果甜度好、香味浓、口感脆,富含酯、醇、杂环、酮、苯衍生物等9类113种芳香类化合物。昭通较北方纬度偏低,早春气温回升快,苹果每年3月下旬开花座果,早熟品种7月上旬成熟,晚熟品种9月中旬上市,比山东、陕西等北方产区苹果早熟20~30天,具有较大市场竞争优势。
据昭通市农业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以红富士、2001富士、美国8号、红将军、神砂、红露等品种为主的苹果种植规模达到36.5万亩,其中仅昭阳区就有21.5万亩苹果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18.5万亩苹果园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两万亩苹果基地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优质苹果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区、和香港等地区、东南亚及南亚国家,还拓展了迪拜等中东市场。
优质苹果走俏市场
在“今年苹果卖不动”的大背景下,优质果依然走俏市场、供不应求
昭通苹果看昭阳,昭阳苹果看洒渔。洒渔苹果看柳树湾专业合作社,这话一点不假。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昭阳区洒渔镇柳树湾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精品示范园,一株株树形茁壮、叶片墨绿的苹果树一直延伸到路的尽头,除了果园入口处的数十株树上还挂满红彤彤的富士苹果外,其余地块的果子都已经采摘下树。
“虽然今年昭通苹果销售压力增大,但好东西总是不愁卖的。合作社果园的优质果率超过80%,近期以来销量很稳定,每天都有近500箱的销量。”合作社理事长陈昌波介绍。
昭阳区洒渔镇有“苹果之乡”美誉,全镇苹果种植面积9.7万亩,占全市苹果种植面积的27%。按照农业部苹果标准园创建要求,昭阳区农业局派出两名苹果种植专家入驻洒渔镇柳树湾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全程指导创建“农业部苹果标准化示范园”,推广使用高光效树形、高效肥水管理、生态防控栽培、果园生草、铺设反光膜等技术,实现优质果率突破80%、农药使用量减少1/3、节本增效超过10%。
生态高效的种植技术,带来了绿色生态的优质苹果。今年6月,89岁高龄的“中国橙王”褚时健先生到昭阳区柳树湾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河湾基地考察。在深入了解合作社“农业部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创建情况后,褚时健对合作社苹果基地种植管理水平给予充分肯定,并与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合作社借助褚橙的电商销售渠道,专营高端精品果,每箱12个苹果,售价168元,仅电商渠道每天就有200多箱的销量。”合作社理事长陈昌波说。
在昭通苹果鲁甸产区,鲁甸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按照标准化示范园创建要求,在种植技术、农资安排、病虫害防治、品牌维护及销售渠道管理等方面统一标准、严格管理,基地优质果率接近90%。与此同时,合作社注册的“嘎嘣脆”苹果品牌赢得消费者信赖,优质苹果供不应求。“今年农博会期间,我们带去300多箱‘嘎嘣脆’苹果参展,不到两天就被抢购一空。” 合作社负责人王天勇如是说。
在优质果供不应求的同时,组织化程度较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的苹果种植散户却迎来了苹果销售的“寒冬”。在昭阳区北闸、北坡、后海等苹果产区,绝大部分苹果至今仍挂在树上,无人问津。部分劳动力充裕的果农选择用三轮车运送苹果到水果市场销售,而劳动力不足的果农只能让苹果“挂在树上晒太阳”。“往年都是苹果老板直接到村里收购,今年苹果卖不动,我家的9亩苹果一直挂在树上,至今无人过问。”北坡村果农王崇香告诉记者。
标准化果园供不应求,最低收购价4.8元/斤,最高收购价8元/斤,亩均收入4万元以上。但低效果园无人问津,稍好一点的卖1.2元/斤左右,“丑苹果”只能两角钱一斤卖到果汁厂,部分果子甚至挂在树上,上演了“冰火两重天”。昭通市水果技术推广站站长李云国告诉记者:“在今年全国苹果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昭通优质苹果依旧走俏市场,这充分说明了推广标准化果园建设、推动老果园提质增效改造、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加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走精品苹果之路
推进苹果产业向精品化、特色化、绿色化、产业化发展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走精品苹果之路,提高品牌竞争力,才是未来昭通苹果的发展方向。”昭阳区农业局苹果产业办高级农艺师秦梦告诉记者。昭通苹果的优势不是种植面积,也不是苹果产量,而是高海拔、无污染、温差大、日照时数长的优势自然条件,其核心是要走精品化和高原生态化之路。
经过70多年的发展,昭通苹果形成了以神砂、新红星、红富士为代表的早中晚熟产品体系,创建了昭通苹果庄园、海升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柳树湾农业部苹果标准化示范园等16个标准化种植园,形成种植、加工、流通的完整产业链,苹果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
当前,昭通苹果仍然面临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营销渠道有待拓宽、品牌保护力度有待加强、诚信经营有待加强、品牌保护不力等诸多短板。据统计,目前昭通市标准化种植管理的果园占比仅有50%,在昭通苹果主产区昭阳区仅有60%,在苹果种植组织化程度较高的洒渔镇,标准化种植管理比例也才达到80%。
如何补齐昭通苹果的短板?秦梦认为,昭通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36.5万亩,初步实现了适度规模化,但是绝大多数果园均由果农一家一户粗放式管理,要真正实现苹果种植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方面要内强素质,进一步提高苹果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引导更多果农加入合作社,统一技术培训和推广,加大低产果园改造和示范园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外树形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增强昭通苹果品牌保护意识。
近年来,昭通市农业局多次组织苹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推介会、展销会和博览会。通过宣传推介,先后在北京、上海、昆明、重庆、南宁、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设立昭通苹果直销点,绿康源公司成为中国农产品网“网上苹果供应基地”,昭通苹果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下一步,还将推动果园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流转,实行托管形式的规模经营,指导村民小组成立合作社、行政村成立合作分社、乡镇成立合作联社、县(区)成立合作总社,实现苹果专业合作社全面覆盖,进一步提高苹果种植组织化程度。
面对苹果市场的激烈竞争,昭通市将积极推进苹果绿色产地认定和“三品认证”,深入推广《绿色食品昭通苹果综合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打造了一批优质、高端、上档次的精品果园。同时,将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苹果品种结构,建立健全昭通苹果种植、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标准体系,严厉打击假冒昭通苹果和低劣苹果使用昭通苹果标识的行为,着力推动昭通苹果标准化、产业化、精品化进程。
据悉,“十三五”期间,昭通市将瞄准“百亿元苹果产业”目标,推动苹果产业向精品化、特色化、绿色化、产业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60万亩,新增种植面积26万亩,苹果投产面积达4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100万吨,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真正把昭通建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高原优质苹果生产及加工基地和面向东盟的早熟苹果生产及加工基地,成这昭通乃至云南最具特色的高原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