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很多地区都进入了采购旺季,然而近日来,受寒潮天气和流通不畅的影响,海南的蔬菜零售价均有上涨,在北京卖几毛钱一斤的大白菜,海南却要卖两三块钱,而极端天气下竟可达到5到6块钱一斤。
记者走访发现,海南省不仅是冬季蔬菜的价格极高,部分农副产品市场更是实行了限购的政策,这使得当地消费者高呼“不仅吃不起菜,而且还吃不到菜”。
海南菜价为何高? 如何保障农民受益,又能抑制过高菜价,保障市场的良性运行?
近日,受寒潮天气影响,海南的蔬菜价格一度大幅上涨。原本在北京卖几毛钱一斤的大白菜,海南却要卖两三块钱,而极端天气下竟可达到5到6块钱一斤,不少市民直呼“吃不起菜”。恰逢两会进行时,海南省政协委员黄琅表示,海南省菜价高的一大问题就是冬季生产的农产品供需不对称。
黄琅:冬天供给北方的主要是以瓜类豆类茄类为主,但是本地老百姓用的是叶子菜为主,冬季生产的产品不对路,都往北方销了。另外夏天海南高温多雨台风,土地,劳动力等,蔬菜成本高。流通环节太多了,岛内的流通网络还没有完善,从岛外进来的环节也有问题。
除此之外,海南省内的蔬菜产业布局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目前整个海南省只有一个蔬菜一级批发市场——海口市南北蔬菜批发市场,而且近20年这个批发市场毫无扩建,黄琅认为这反映出了政府部门对于市场的管理不强,这种情况极易造成垄断现象,导致外地蔬菜进岛渠道不畅。所以,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是破解这个难题的要点之一。
黄琅:建立公平公开的市场,从流通环节来说,岛外的一些蔬菜直销到海南,允许自由交易。加强对市场的管理,避免垄断的产生,在中间环节部门批发商控制了市场,形成价格联盟的话对市场伤害力很大。
据了解,海南目前每年种植的冬季瓜菜约为300多万亩,产量400多万吨,大部分销往岛外市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国祥教授认为,如果满足省内的资源和土地有限,就要合理的利用本地与外地的土地资源,在内陆地区建立蔬菜生产基地,通过生产基地这根纽带使海南省与内陆地区的蔬菜市场能够紧密联系起来,保障农民的权益。
李国祥:如果本地土地资源不够,要从外面调进,不能单纯的置换,靠市场流通来解决,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建基地,如果你没有基地,很可能就算把市场放开,也不一定能进得去。本地某一类的蔬菜种植没有优势,我建议到内陆地区找一个生产基地,进行紧密的联系,将蔬菜调进去,在规划的基础上,让本地农民进行种植,避免市场斗争给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
在外地供应有了保障之后,同时要致力于扩大本地的生产量。引导农民要有规划,通过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来种植优质蔬菜,更要实现产销对接,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政府、市场的两个保护。
李国祥:除了和外地供应,本地也可以扩大生产,农民自身应该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来种植优质蔬菜,应该把生产和消费、销售对接起来。这样生产有保障,之后销售也有保障,农民的利益通过政府、市场两条途径来保障。
李国祥表示,同时也应该对如何保护本地农作物的种植问题加以考虑,他认为,首先是要通过市场手段来保障农作物价格,进而保障农民的种植利益,促进农民的种植效益。其次应建立健全政策性保险,让农民有能力去种植基础类蔬菜。
李国祥:对于基础类蔬菜,特别是海南岛本地居民需求量比较稳定的蔬菜,政府应该通过市场保险的方式,平复价格波动,农民种植的效益不够,通过政策性保险,这样农民就会因为有了收益,就会来稳定种植相应的蔬菜。
解决海南省蔬菜价高这个问题的手段,除了调控、引导、补贴外,海南省人大代表符兰平表示,政府还应该综合运用机制手段,鼓励推行蔬菜价格指数保险,防范菜贱伤农,适当引导菜价公平机制。这些举措是为了给农户一个基本的价格保障,最终把菜价降下来。
符兰平:保险需要政府引导,商业机构承担,农户来参与,体现的是一种政策性保险,从近期的冬季瓜菜价格行情来看,今年总体不太乐观,我认为这个问题比较迫切,给农民提供基本的保障,提供价格的保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