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玉米收储市场定价取代“保护价”

   日期:2016-03-31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51    
  3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传闻不断。3月28日,相关政策终于坐实。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在当天的媒体通气会上表示,2016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把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所谓“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是指: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补贴资金兑付给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保障农民合理收益。
 
  在我国玉米价格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可谓正当其时。推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既可以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体现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同时又有利于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由我国当前玉米面临的形势决定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245.8亿公斤,同比增加89.35亿公斤。但由于市场消费低迷、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不足等原因,2015年玉米消费仅为1750亿公斤,阶段性过剩问题突出。
 
  我国从2007年起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也就是农民口中所说的玉米“保护价”政策,其后国内外玉米品种连续4年出现价格倒挂,价差一直保持在每吨数百元的水平。虽然去年的玉米临储价格下调,但国内外每吨价差仍高达600多元。
 
  由于收储价格高,国内玉米价格没有竞争力,致使大量低价玉米从国外涌入。据统计,去年玉米品种进口和可以替代玉米的品种进口,达到了440亿公斤,东北等核心产区新粮收储矛盾和安全储粮压力进一步加剧、加大。玉米库存居高不下,不仅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国家每年还需要付出约250元/吨的库存成本。
 
  刘小南指出,此次改革,是希望更多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适应市场竞争;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推动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流通业发展,调动玉米流通、加工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积极性。
 
  当然,推行市场化改革不等于政府有关部门放手不管。为推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国家还将积极采取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信贷支持、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合理消化库存等综合性措施。同时,为应对出现大范围“卖粮难”等风险,国家仍将实施安排符合条件的企业入市托底收购。
 
  政策已经推出,改革已经启动。但接下来还有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确定补贴额度,如何设置托底收购价,如何制定和规范补贴发放程序等相关细节仍未公布。不过,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在全国“两会”期间曾透露:“取消临储后的玉米市场价格,一般判断大概在每斤八毛到八毛五之间。但这个价格,农民又要吃亏,这部分应该由政府补贴。”
 
  另外,如果把此次改革放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来看,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在玉米、小麦、稻谷几大粮食品种中,玉米改革是最容易啃的一块“骨头”。今年把玉米改革先推行出去,既有利于恢复玉米的供求平衡,又有利于为进一步推进稻谷和小麦的改革探索重要经验,进而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不再以是否增产来论英雄。
 
 
打赏
 
更多>同类行情

推荐图文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