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江苏苏州:菜场外来品种蔬菜琳琅满目 本土蔬菜为啥难见踪迹

   日期:2016-08-19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23    

  横街菜场,一位本地菜农挑着两筐自己栽种的蔬菜赶来,刚摆好了摊,立即被“马大嫂”们围了一圈,十来斤本土白黄瓜瞬间被抢购一空。

  青黄瓜、杭州红茄、兰州包菜……走进菜场,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外来蔬菜,而老苏州本熟悉的本地白黄瓜、牛角茄则难觅踪影。因为吃口、产量、价格等因素,大量本地蔬菜被外来蔬菜取而代之,不过很多老苏州,似乎对传统的本地蔬菜依然情有独钟。

  菜场里传统本土菜难觅踪影

  昨天一早,记者来到葑门横街菜场,在菜场的入口处,一位市民正蹲在一个本地菜农的菜摊前,挑选黄瓜。挑好两根黄瓜后,市民一边付钱一边告诉记者,他常来这个摊位买黄瓜,这位菜农是东山人,他卖的黄瓜都是自家种的本地黄瓜,感觉比较放心。

  走进横街菜场,记者在一个蔬菜摊位上看到,这里出售的黄瓜分为两种,一种是和菜农出售的一样的本地白黄瓜,另一种是青黄瓜。摊主林师傅从事蔬菜生意好多年了,他告诉记者,两种黄瓜价格相差很大,本地的白黄瓜售价高达每斤5元左右,而青黄瓜的售价只有本地黄瓜的一半,价格在每斤2.5元左右。据林师傅介绍,主要是因为白黄瓜的产量比较低,所以价格高出青黄瓜很多。尽管两种黄瓜的售价相差很大,但市民还是偏向购买本地产的白黄瓜,一般都是白黄瓜先卖完,然后市民才会挑选青黄瓜。“白黄瓜的吃口不太好,不像青黄瓜那样口感鲜嫩,水分足,而且卖相也无法和色泽青翠的青黄瓜相比,但是市民就是喜欢这些本地品种。”林师傅笑着说。

  但是,因为产量、价格等因素的制约,很多本地蔬菜现在已经难觅踪影。比如本地白黄瓜,在很多蔬菜摊上都难得一见,只有在一些本地菜农的摊贩上才能见到。再比如以前老苏州经常选购的牛角茄现在菜场的摊贩就很少有卖,取而代之的是皮薄、吃口好的杭州红茄,价格在每斤2.5元左右。据林师傅介绍,他摊位上的杭州红茄每天都要卖出80余斤。

  老苏州越发怀念本土蔬菜

  “本地冬瓜这两天是两块五一斤,家里人都爱吃,我几乎天天要来买。”昨天一早,横街社区居民项建华来到横街菜场买菜。“刚上市的时候好像是6元一斤,后来变成4元一斤,到现在的10元四斤。”项阿姨说,按照她以往的买菜经验,天气炎热,近期本地冬瓜上市量明显增长,预计后期价格还将继续回落。

  常年负责家中买菜“业务”的项阿姨告诉记者,她就十分偏向购买本地蔬菜,因为新鲜,她告诉记者,以黄瓜为例,虽然本地黄瓜的吃口和卖相都不如青黄瓜,但本地的蔬菜品质鲜嫩,食用放心。外地的蔬菜运到苏州怎么也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天气这么炎热,总让人不放心。哪怕价格贵一点我也能接受,还是喜欢买本地蔬菜。”“

  项阿姨告诉记者,现在不少本地蔬菜都很难找到了,都被大量的外来品种所取代。比如她从小吃到大的本地牛角茄,现在就很少有摊贩卖了,都改卖杭州红茄了,不可否认杭州红茄确实吃口好,但她还是很怀念本地牛角茄的味道。

  大量外来品种逼迫本土菜“退市”

  这几年,全国各地的蔬菜货源大量涌入苏州,如福建土豆、尖头包菜,海南冬瓜,上海有机花菜,浙江白菜、茭白、莴苣,云南球葱等等。不少品种,如广东大青皮冬瓜、杭州红茄等,甚至都引到本土种植。这极大丰富了市场蔬菜品种,也丰富了市民的餐桌。苏州市蔬菜研究所位于金阊新城,该研究所特级农艺师董建明告诉记者,翻开蔬菜研究所编写的《苏州旱生蔬菜品种集》,发现苏州本土有着不少的蔬菜品种,譬如白黄瓜、牛角茄、粉皮冬瓜等。但是,由于这些本土蔬菜品种产量低、抗病虫害的能力低,甚至吃口也不是太好,所以,这些品种很少有规模种植,市场上难得一见也就不足为奇了。他说,像本土的牛角茄,现在就难得一见,哪怕后来杂交的本土的苏崎茄也鲜有踪迹了,市场上则被外地品种,如杭州红茄等“充斥”着。

 
打赏
 
更多>同类行情

推荐图文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