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价刹车失灵,狂轰油门一路飙涨。
麦价跟房价类似,都像是开车,有的时候踩油门,有的时候踩刹车,不变的是车永远在向前开,价格一直在涨。自2006年小麦托市收购启动以来,托市底价一路轻踩油门,麦价昂首向前。至2015年,连续两年刹车调控,小麦价格低调稳进。
从9月底至今,朋友圈里扩散着关于2017年托市底价的各种小道消息,秋播已经拉开帷幕,而明年“官价”仍无正式发文。从往年托市底价的公布时间来看,官方发文应该就在本周。
与去年相同,在政策发布前今年市场传言依然是下调6分,个人认为价格“急刹车”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从农民种植收益来考虑,未来我国小麦产量的担忧来自于激励制度,而非技术问题。小麦比较收益再次降低,将导致农民种植意愿不断下降,播种面积减少。其次,从供需形势来看,国内小麦种植激励乏力和优质麦供给不足,导致麦市总量和结构性供需失衡的风险加剧。长期来看,小麦价格将继续上升,进口小麦的比价优势将持续扩大。在内部供应不足和外部低价优势的共同夹击下,尽管国家政策为其筑起了较为厚实的壁垒,国内麦市也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去年十一期间,托市底价下调6分的传言加上山东加工企业下调小麦收购价,导致市场出现恐慌,麦价呈现“断崖式”下跌。今年传言依然是下调6分,而十一以来的市场价格却不断上涨。一方面说明市场对此消息已经免疫。另一方面是今年托市收购量创近六年新高,导致市场流通粮源同比明显显得偏少。尤其在今年部分地区小麦“产质双降”的情况下,大量符合质量的小麦进入托市收购,质优粮源市场供求形势趋于紧张。在政策粮投放市场之前,市场供需偏紧的格局将难有实质性改变。
另外,2015年的托市小麦仍未投放市场,再加上今年新增库存及2015年前产托市小麦库存,国家有充足的粮源通过控制拍卖节奏对小麦市场进调控。
政策公布在即,个人认为明年托市收购底价踩油门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急刹的可能性也不大。从国家财政负担层面来考虑,“缓刹”概率性较大。但还要考虑到农民种值收入,经济发展及物价涨跌,加工企业盈利水平,国内外价格水平,种植结构调整,中长期供需形势等多重因素。继续持平或者下调3分以内,才能保障后期麦市的稳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