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17年春耕农资市场形势分析会在福州召开。此次会议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为主题,总结协会2016年度所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2017年度工作计划,审议表决有关事项,推介协会重要年度活动。同时,召开2017年春耕农资市场形势分析会,分析化肥、农药等最新市场行情,交流各地春耕市场情况,对宏观管理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李殿平向大会作《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工作报告》。他还指出,今年的农资市场形势跟往年相比有所不同,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短时间内化肥、农药价格上涨较快,此轮农资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属于底部回升和成本推动型恢复性上涨;农民受粮价下跌影响,农资投入意向降低,对农资价格上涨反应较为强烈。李殿平倡议所有会员企业,大家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保障农资供应,满足春耕等市场需求;发挥导向作用,带头稳定市场价格;创新经营服务,全面服务农业生产;严格质量管理,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农资市场走势。同时,李殿平指出,在当前农资企业最为困难的情况下,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顺应时代大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尽快从一买一卖的农资销售商转变为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副巡视员、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向大会作《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财务报告》,并主持了全天会议。
此次会议还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解读。叶兴庆从“四次农业结构调整比较”、“农业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条主线”三方面讲解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他认为,回顾30多年来发展历程,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多数时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增加产量、保障供给是农业政策的首要目标,在供给相对宽裕、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降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特别是调整农业结构上升到议事日程。
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王晓晶作了《2016化肥市场回顾和2017形势分析》的报告,报告中分析了2016年化肥市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大宗商品价格打破下行格局,部分商品供应紧张,但需求端未显示强烈复苏迹象,尚未根本逆转;我国去产能化取得明显成效;粮食连年丰收,粮价下跌影响农民投入积极性。
同时她也对2017年的春耕化肥市场做出预测,她首先分析了全球经济走势: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稳中求进仍然是主基调。
在社会库存方面:当前社会库存量同比往年有所降低,基层经销商为回避高风险,采取随卖随进的经营方式。2016年到期的淡储任务没有续签,约有750余万吨,储备量减少至不足原来的一半,不足500万吨,企业自主储备量有所减少。今春全国范围内以尿素代表的化肥价格上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发行业对化肥商业淡季储备制度是否继续执行的讨论,多数企业认为,化肥淡储政策对于我国化肥产业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此轮价格上涨反映了淡储继续执行的必要性。
而在用肥结构方面,农民购买力下降、投入意向减少,用肥结构、习惯、品种变化发生变化,单质肥使用量减少、对复合肥的认可度增高,对新型肥料需求增幅最大,测土智能配肥接受度更高,但“老三样”“一炮轰”等传统施肥方式仍广泛存在,科学施肥用药意识和方法仍需加强。
在化肥出口方面,今年取消氮肥、磷肥等出口关税,取消磷酸一铵、二铵、氮磷二元肥等复合肥出口关税,三元复合肥出口关税从30%下调至20%,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钾肥出口关税保持不变。一方面,有利于国内企业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过剩产能向国外疏导;另一方面,国际价格变动导致的出口量变化会更加直接的影响国内供求和价格,市场风险进一步提高。但是尽管如此,我国1—2月累计出口330万吨各种肥料,同比下降13.5%;累计进口117万吨,同比增加30.6%.印度、巴西等中国化肥出口主要目的国的需求不足,导致近期中国出口订单同比明显减少。
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化肥产业将好于2016年水平,但是仍在较低水平徘徊,需要密切关注开工率、进出口、需求、环保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向大会作《2016年中国农药行业在双压中前行》的报告。他指出,2016年农药行业总体运行平稳,承受来自需求端和生产端的双向压力,2017年农药行业仍将顶压前行,行业资源重组整合将更加活跃,企业产业链将进一步向下游延伸,精细化、专业化程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