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从贵定县政府办公室获悉:由于受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市场等诸多因素限制,目前该县大鲵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养殖户纷纷喊“恼火”。
养殖娃娃鱼10年发展初具规模
据介绍,2004年以来,贵定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县境内盛产野生大鲵(俗称娃娃鱼)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发展大鲵产业,并取得了可喜成绩。2008年,该县大鲵养殖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产业化扶贫项目和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项目,成为贵定县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
截至目前,贵定县原17个乡镇50个行政村累计发展大鲵养殖农户达1576户,养殖规模达36万尾,商品鲵存池量13.2万尾;养殖企业15家,大鲵驯养繁育基地1个,大鲵繁殖基地2个,仿生态繁殖场12个,种鲵存池量6500对,年可繁殖8.6万尾大鲵幼苗。按照《贵定县大鲵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全县养殖规模将达到60万尾。
销售渠道窄价格下跌至400元/斤
但是,随着大鲵产业发展的纵深推进,目前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即商品鲵销售渠道不畅,由于逐年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可上市商品鲵数量迅速增加,受销售渠道限制,价格下跌至400元/斤,养殖农户经济利益严重受损。大鲵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除销售方具备驯养繁殖证、经营利用许可证、运输证等各项手续外,采购方也必须持有当地省级渔政部门颁发的《经营利用许可证》,方能采购、加工、经营。由于销售渠道窄、市场小,销售不畅,成为当前制约大鲵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另外,大鲵开发力度不够,大鲵的价值远不只是食用,更重要的是医药、保健、美容、科研、观赏等。大鲵产业的定位应是近期食用,远期药用开发为主,药食兼顾,综合利用。而当务之急,则是开拓市场,重振农户养殖的积极性,继续做大总量,为精深加工打基础、作准备。
政府高度重视多种方式拓展市场
此问题已经引起黔南州和贵定县政府高度重视,正在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放开市场准入,拓展销售渠道,即向省相关部门申请帮助协调各地区(县市),对愿意经营大鲵的酒店核发《经营利用许可证》,持证合法经营;与省外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协调,使该县在愿意销售大鲵的地区设置若干销售直销网点,面向各大酒店及当地群众提供贵定鲜活大鲵。贵定县将对供应省内外市场的大鲵一律实行编号、打码、防伪检测,设备由贵定县免费提供。贵定县还将对各酒店厨师免费提供大鲵烹调制作培训,积极放开省内外市场,为贵定县大鲵养殖注入新的活力,带动更多养殖农户脱贫致富。
据了解,大鲵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全国尚无精深加工企业。贵定县将实施产品研发,谋求精深加工,向省有关部门申请帮助推介、引进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对大鲵在美食、医药、保健、美容等方面进行深度研发,抢占先机,投资实施精深加工项目。有助于贵定县乃至黔南州、贵州省大鲵产业的做大做强。